青少年时代,丁洪泽的生活十分凄苦。全家6口人,只有几亩薄田,靠父亲辛勤劳作,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虽然如此,他的父母节衣缩食,也要供丁洪泽上学。在学校,丁洪泽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各方面的条件都那么好,而自己呢,父母为了让自己上学,不仅省吃俭用,还要求东借西,有时还要变卖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家具,就连家中一棵枣树结下的枣子也舍不得让弟弟妹妹吃,卖一点钱供他上学。年幼的丁洪泽深知自己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因此在学校他发愤攻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34年,在惠民中学毕业,他考入曲阜师范。此时,正是日寇侵占东北、民族处于生死危亡之际。国民党当局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采取对外投降、对内反共、反人民的路线,大喊“先安内而后攘外”,把屠刀伸向抗战救国的共产党。丁洪泽看到祖国河山破碎,民不聊生,奋笔疾书:“夜深不能寐,起数天上星,星多数不尽,借问苍天,何处有人生?!”他怀着强烈的振兴民族大业的愿望,苦心寻求着革命道路。他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订阅了邹韬奋等主办的《星期周刊》、《生活杂志》等刊物,并且躲过学衔的严密查禁,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还秘密地组织进步学生在一起学习讨论。渐渐地,他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在为鲁北同学毕业离校欢送会上,他慷慨陈词,呼吁毕业的同学要为国家为民族为天下的百姓出力,不要为个人谋取私利。
1935年“一二九”事件发生后,济南学生进行罢课斗争。丁洪泽等进步同学得知这一消息和接到《罢课宣言》后,积极参加了学校党组织发动的全校罢课斗争,有力地声援了济南学生的罢课斗争。
丁洪泽的言行,引起学校党组织的注意,经常给他秘密寄送一些进步书刊,引导他走向革命道路。
1936年9月,丁洪泽到商河县龙桑寺乡农学校任教务长。通过原在曲阜师范的同学李福如的关系,他与共产党组织建立了联系,并于1937年2月将无棣进步青年关星甫介绍给鲁北党组织的负责人赵明新,促使赵明新来到无棣开展党的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在无棣建立和发展党组织起到了桥梁作用。1937年3月,丁洪泽经赵明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从事发展党员的工作。同年8月,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丁洪泽的主持下,成立了第一届中共商河县委,丁洪泽任书记。
商河县委在丁洪泽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并着手组织抗日武装。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他们组织了商河县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当几个月后日寇大举南侵,经过龙桑寺时,遭到了这支抗日武装的打击。
1937年10月,丁洪泽回到无棣,与石景芳等人组建了人民抗日武装――无棣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后被编入三十一游击支队第三路军。丁洪泽任三十一支队政治部总务科长。
1938年7月,三十一游击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后,丁洪泽转入地方工作,任庆云县委(对外称“平津办事处”)书记。这时县委、县政府战委会刚成立不久,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发动抗日,培养骨干力量。为此,丁洪泽与县长周岩波、县委组织部长于梅仙等举办“抗日教师训练班”,集中300余名爱国知识分子进行训练。他亲自讲课,授课内容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社会发展史”、“无产阶级革命是必然规律”,并结合形势讲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必胜,不战必亡”以及如何搞好民运工作等等,揭露日寇的侵华罪行,提高学员思想觉悟,激发他们的抗战热情。参加训练班的学员大部分成为庆云县和邻近各县的抗日骨干力量,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11月,日寇侵占庆云城。丁洪泽及时将抗日斗争工作转到农村。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抗战的同时,深入宣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战略思想,坚定人们的抗战信心
1939年初,日寇重兵入侵沧县,攻占了县委、县政府驻地圣佛镇,并设重兵把守,使我党我军活动极度困难。在此困难时刻,党组织派丁洪泽到沧县任县长,他与县委书记张玉梅一起,整顿党组织,组建县大队,并兼任大队长,积极开展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1940年,他曾率领大队在孙屯设伏,袭击一支40余人的日军队伍,当场消灭20多名敌人,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士气。之后他相继建立了六个区政权,恢复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抗日力量。当时,敌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天天“蚕食”,反复“扫荡”,妄想把他搞掉。可是,丁洪泽与沧县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带领同志们坚持斗争,始终未离沧县半步,犹如插在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丁洪泽不仅是我党的优秀组织者和军事指挥员,也是执行党的政策的模范。他来沧县工作后,及时纠正了在除奸方面和减租减息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深入做好思想工作,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支持抗日,并用他的私人小医院为我抗日伤病员治疗,后来并逐步发展成为冀鲁边区八路军唯一的一所后方医院。还有一个地主杨大生,经丁洪泽同志多次教育,参加了抗日,并担任了一分区的参谋长。
在艰苦的斗争生活中,丁洪泽总是热爱人民,关心战士,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凡遇战斗,他都亲自指挥,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战后仔细查有谁负伤,有谁掉队。部队改善生活,他总是把自己的饭菜给通讯员和战士们吃,深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1941年11月,斗争环境恶化,丁洪泽奉命调离沧县到冀南第八督察专员公署工作,任秘书主任。此时,正逢他爱人怀孕临产,他把爱人托付给了老乡。他对爱人说:“我们都是共产党人,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后环境可能更恶化,生活可能更艰苦,你要与群众打成一片,经的起党的考验。你生小孩的事,我给你联系好了……你自己去吧!”说罢就同爱人分手了。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丁洪泽同志都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1943年9月,丁洪泽调任商惠县县委书记。当时商惠县已是敌占区,敌军碉堡林立,沟壑纵横,把我根据地分割成若干小块。他率领县独立营,与敌人周旋,夜间袭击敌人,白天做群众工作。
1944年春,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利用战斗间隙开展整党,他组织县委成员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毛主席关于《整顿党的作风》等文章,开展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提高战斗力,从而推动了全县整党工作的开展。经过整党学习,我军斗志旺盛。1944年夏,侦知日伪据点抽调兵力“扫荡”我根据地,敌人后方空虚。丁洪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商惠独立营突袭大田家日伪据点,消灭一部分敌人。接着,又烧毁了另一个据点。秋季,乐陵县伪警备大队何树茂率领8个中队七八百人,投靠惠民伪军头子刘佩忱,行至商河边境,被我独立营袭击,追击70华里,将其全部击溃,缴获机枪6挺,长短枪300余支,战马10余匹,用敌人的武器,装备了我独立营及各区中队,荣获军分区“一日打三仗,仗仗都漂亮”的嘉奖。商惠独立营在丁洪泽的率领下,灵活机动,主动出击,打击了敌人,鼓舞了人民,恢复了商惠公路以南的根据地,扩大了解放区。
1944年10月,丁洪泽调任商惠济三边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
1945年2月2日,丁洪泽同志随县大队到史家庙村。侦察员报告伪军在李毛村抢粮,丁洪泽立即率队出击。结果是侦察员错误判断,遭日军重兵包围,四面受敌。在万分危机的情况下,丁洪泽沉着镇定的指挥战斗,不顾身负重伤,带领同志们突围。这时,敌人四面涌来,部队伤亡很大。在不能脱离险境的情况下,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饮弹自尽,以身殉国,为国家为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
6月,商惠济三边县民众为纪念丁洪泽烈士,将其在淄角立碑安葬。县长王全五为失去一位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痛心疾首,挥泪撰写碑文。1970年,无棣烈士陵园落成后,将其尸骨与墓碑一起迁移安置在陵园之内。 (来源:无棣政协网 王玉梅 )
浏览:5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