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予征追忆老领导张仲瀚同志:二、胸怀大局乐奉献

Chief 发表于2016-07-09 09:44:18
1949年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将解放新疆的重任交给王震同志,并嘱其“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不与民争利。”张仲瀚同志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指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农场主要部署在“两圈一线”,即围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一圈和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周围一圈,以及沿原中苏边境一线。兵团为何这样做呢?一方面是布点于战略要地,如农五师驻哈密把守新疆东大门;农二师驻焉耆,位于南北疆交通要隘;农六师居于首府乌鲁木齐周围,其各农场负有保卫首府之责。另一方面主要是考虑了“不与民争利”这一原则。因为古丝绸之路中路和北路两侧,均处于河水的上游,属交通要道。这里的土地早已被新疆各族人民所开垦种植。如果把农场布署在这一带,必然会和当地各族人民争水、争地、争草场。所以兵团发扬风格,其农场多建在遥远的沙漠戈壁深处。因为以往个体农民无力在亘古荒原耕种,兵团是由集体转业的解放军组建而成的,有力量在辽阔的荒原上开荒,修建水库,然后修建很长的渠道,引水到农田。如南疆塔里木河两岸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农场群,北疆的下野地、车排子、莫索湾、蔡家湖等农场,都是修了上百里的渠道,将水引进农田的。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建场,确实很苦,要克服许多令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但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与民争利。
兵团所修筑的水利工程,大多是“两利”工程。如农八师修的石河子大渠,既灌溉兵团农场,也灌溉玛纳斯县农民的二百多万亩土地。位于农六师的猛进水库,是兵团投资修建的,既供兵团农场灌溉,也供米泉县长山子乡农民用水。
作为主持兵团日常工作的副政委,张仲瀚要求各师既要办好自己的农场,又要支援附近地方群众搞好生产。如北疆原被一些外国专家断定为植棉禁区,1953年农七师和农八师进行大胆试验,兵团还从苏联请来植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结果使两万亩棉花获得丰收,总产棉花402万公斤,亩产达到籽棉201公斤。这一经验迅速推广到北疆各县,形成了北疆沿天山的植棉带,让广大农民受益匪浅。
地膜栽培技术使棉花增产幅度很大,这一技术也是由农六师、农八师开始试验,获得成功,然后推广到全兵团和全疆的。
在农业机械化、良种化、沟灌等科学种田方面,兵团各农场积极向农民作示范,并重点进行帮助,逐步改变了当地农民二牛抬杠耕地、用手撒播、大水漫灌的粗放型耕作,由此大大密切了兵团与地方的关系。
1963年11月18日,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兵团第一政委王恩茂在兵团党委召开的会议上发言说:“现在需要办的一件最大好事,就是要帮助人民公社规划、建设和生产,并要把公社规划得像兵团的农场一样。”区党委还向全疆发出号召:“兵团方向、公社特点、长远规划、逐步实现。”为此兵团党委决定:自1964年起,每年从自筹资金中拿出800万元,有计划、有重点的帮助人民公社规划建设“五好农村”,即好条田、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带、好居民点。到1966年底,兵团共帮助58个县(市)的87个公社进行规划建设,总投资2393.95万元,其中勘测土地852万亩,建设条田1745万亩,修水源和卵石渠道91公里、公路296公里,修建民房26340平方米,赠送农机具802件、良畜3691头、良种353.18万公斤。这一时期是兵地关系最融洽的年代。
三年经济困难期间,张仲瀚同志在兵团党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虽然我们也有困难,但仍要为国分忧。”为此兵团先后支援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灾区500万斤粮食,收容、安置内地自流来疆人员21万余人。
1963年底,甘肃省委决定加速开发河西走廊,建立兵团式的国营农场,邀请国家农垦部副部长兼兵团副政委张仲瀚踏勘河西走廊地区。经商定,兵团向甘肃支援干部和部分装备,组建农十一师,兵团选调两位师职干部任农十一师师长、政委,又抽调团、营、连职干部176名,组成各级领导班子,同时支援种籽和粮食500多万斤,以及部分农机具,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在甘肃建成10余个国营农场的任务。
以后,兵团相继派出干部,支援青海、宁夏、陕西,按兵团各农业师序列建成农业建设第12、13、14师,加速了西北的开发。
1966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一个齐装满员的农业生产团,以援助西藏。张仲瀚从新疆兵团第二、六、七、八师抽调精兵强将2035人,于当年5月中旬,开赴西藏波密地区。
此外,兵团还派出师职干部7名,团、营、连职干部456名,援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建设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又组建一个现役工程师的全套班子。兵团选调师、团职干部27人,营、连、排职干部138人,及时赶赴酒泉,支援酒泉钢铁厂的建设,受到中央军委的表扬。
张仲瀚将军胸怀大局,他不仅对内地各省兴办农场予以全力支援,而且对帮助亚非友好国家兴办农场也是精心组织,认真负责,因而取得了优异成绩。
1959年,周恩来总理指示:“三年内要援助越南建立8个军垦农场”,援建专家组组长由兵团选拔,副组长由广东农垦局选派。张仲瀚立即亲赴越南进行考察,并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和农垦职工赴越南。如由兵团在越南西北部援建的苏效农场,原每公顷耕地产棉花134公斤,由于兵团专家的精心指导,1962年590公顷棉花单产达到467公斤。同时,兵团相继派出专家赴坦桑尼亚援建乌木加农场、鲁伏农场,赴索马里援建费诺力农场,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以往西方派去的专家,都是高高在上,对当地工人指手划脚,动辄训斥,生活待遇要求很高,而兵团派去的专家却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当地群众和政府的欢迎。(作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副政委赵予征 来源:《新疆党史》)
浏览:698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