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1967年2月11日,新疆军区大院里的造反派组织和外边的造反派组织串通,冲击新疆军区办公大楼。当值勤战士劝阻时,一些人竟嚣张地说:“新华门、国防部大楼都冲了,这小小的新疆军区算什么!”他们大喊大叫,演出了一场殴打执勤战士,砸碎门窗玻璃,向机要室和作战部冲击的闹剧。
当时一些人喊:“张希钦是新疆军区掌实权的,揪出他就是抓住了新疆军区最大的走资派!”
处在如此险恶境地的张副司令员,依然不遗余力地狠抓新疆军区日常工作和领导“三支两军”这一棘手的特殊工作。
在一次军管人员会议上,张副司令员怀着激动的心情感慨地说:“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社会上一些人喊打倒‘王贼张匪’,王恩茂同志不是什么‘贼’我也不是什么‘匪’,不怕‘打倒’,更不惧‘火烧’,是金子越烧越亮……”他这段令人心绪难平的肺腑之言,在这非常时期让人看清了一个身经百战老将军的高尚情操和可贵品德。
被“三支两军”的单位,两派群众隔三岔五的闹事,甚至闹到势不两立,处在第一线的“支左”和“军管”人员,工作非常困难。作为新疆军区负责“三支两军”工作的领导,张副司令员通过各种会议和座谈,做好同志们的思想工作,解除顾虑,交待工作方法。
从1967年5月农机厂发生武斗到1968年4月,乌鲁木齐市发生多次大规模武斗,甚至出现了群众组织武装“割据”和封锁道路的严重局面。他为此焦虑不安。每次大的武斗发生,他都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和军管、支左人员商讨解决办法。有时他在支左人员陪同下,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到武斗现场做群众的劝解工作。
在一次武斗发生的当天夜里,他竟亲自去和平饭店找一派群众组织头头做“撤兵”的思想工作。当时,从文艺路到和平饭店的路上,布满各种障碍物。当他在黑暗中磕磕碰碰低一脚、高一脚地赶到和平饭店二楼时,那些群众组织的“勤务人员”早已转移走了。张副司令员心情沉重地说:“武斗两派群众都受害呀!怎能用流血的办法争高低呢?”
1967年7、8、9三个月,乌鲁木齐市和南、北、东疆地区武斗不断升级。就在此时,乌鲁木齐市粮油库存告急。张副司令员得知这一情况后说:“说什么也不能让人民没饭吃!”他要求驻和田、喀什、库尔勒交通系统的军管会,做好驾驶员的思想工作,沿线设置护路队,全力做好“南粮北调”工作,以确保粮食按期运抵乌鲁木齐市。交通厅军管会等单位传达了张副司令员的指示,并做了相应安排,克服了许多困难,按期完成了粮油运输任务,化解了一场危机。
同年10月,毛泽东主席著作和语录需要向南北疆运送。他指示交通厅军管会一定要把这个光荣的运输任务完成好。当时,乌苏和库车有一段路被一派群众组织控制着,不许对方组织的车辆和人员通行,驾驶员怕在路上被抓和挨打。张副司令员就指示说:“给驾驶员准备好足够的干粮和饮水,尽量少住或不住站,在车上插上‘毛主席著作专车’的牌子,在每辆运书车后边,配上一辆护送人员的车。”按照他精心周到的安排,“红宝书”顺利地运抵目的地。(作者:新疆军区杨常闻 文章来源:《新疆党史》)
浏览:12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