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明的一张军属证

海明 发表于2016-07-10 21:34:28
1.jpg 2.jpg

 近日,记者来到盛华莉老人位于和平小区的家,老人像捧着宝贝一样地从屋里拿出一叠资料,那张被盛家引以为傲的军属证,因年代久远,纸张已发黄变脆,但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是民国三十八年也就是1949年的,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啊!”老人感慨地说。记者接过军属证,只见上面用毛笔竖排书写着“证明书 此证明盛志明同志系一九三七年入伍现任本区接管专员 历在军队工作 请予按军属优待是荷 存给 盛瑞年先生收执 新成区接管委员会”最左面书写着中华民国卅八年九月廿日,左下角盖着上海市新成区接管委员会的章。当初用来装军属证的信封经过60多年岁月也略有破损,但上面“军属证书 盛瑞年先生收执”的字样同样清楚可见。
  “盛瑞年是我爷爷,盛志明是我大伯,这张军属证是发给我爷爷的,因为大伯去参军,所以后来就给家属发了这张证明书。”盛华莉向记者解释道。
  盛华莉老人出生在上海,在幼时的她看来,大伯盛志明的参军故事就像小说一样精彩。“大伯原名叫盛邦彦,17岁时他与同学一起去革命圣地延安参加抗日队伍,到达延安后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赞扬他们说,上海知识青年投奔延安,参加抗日,志在光明,很好嘛!大伯听了之后受到极大鼓舞,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盛志明。”盛华莉告诉记者,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大伯盛志明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直至2011年以92岁高龄在上海病逝。
  ◎军民鱼水情
  盛华莉告诉记者,1938年4月,大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保卫国家的战争中。而她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便是大伯所讲述的那些战斗故事。
  在盛华莉的记忆里,大伯所讲过的一个故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她理解了“军为民、民为军,军民鱼水情”的真正意义。那是1939年9月,盛华莉大伯所在的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也就是原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队)率领直属部队和3个主力营随纵队司令部至陇海铁路以南、津浦路以东皖东北的灵壁、泗县、泗阳一带活动,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他们经过一夜行军刚刚进驻灵壁、睢宁交界处的九顶山张山口时,即发现有一个大队的日军约500余人分乘25辆卡车、4辆轻型坦克从双沟方向向他们猛扑过来,与日寇激战近一天后,毙伤日军百余人,但在那次战斗中,盛华莉的大伯负了伤,由于部队要转移,部队领导就将他借住在一户非常可靠的老乡家中治病养伤。
  “那时大伯不仅负伤还患上了痢疾,一天拉肚子十几次,身体非常虚弱。那户老乡家中只有一位年近50的老大娘和她的六、七岁的孙女。尽管如此,老人在照顾大伯的时候没有一点怨言,每天都乐呵呵的、细心地照看着大伯。”盛华莉说,在那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根本找不到药物,老人就在田地里挑马齿苋,洗净后熬水一天三四次地喂大伯,还有一部分用来捣烂敷在伤口上。“大伯第一天住下,老人的孙女双手就捧着一碗红糖小米稀粥给他吃,大伯看着小姑娘消瘦的面容和眼巴巴的神情,便让小姑娘先吃,谁知她摇摇头。老人听到他们的说话声,急步走进屋里,告诉大伯说孙女已经吃过了,还对小姑娘说:‘叔叔养好伤好打日本鬼子,将鬼子打跑了,那时会有好的吃!’”据盛华莉回忆,在养伤的那段时间,大伯受到了全村人的照顾,每家每户都把家里的吃的省给大伯。老人每天用玉米面变着花样做成玉米饼、玉米锅巴、玉米窝头、玉米粥、玉米糊来调养大伯,让大伯吃好吃饱。“有一次大伯到屋外上茅房,看到老人和她的孙女吃的竟然是野菜汤,大伯这才知道老人原来是把家中仅剩的不多的玉米设法磨成面,倾其所有让他吃好。大伯感动得泣不成声,决心在病愈后一定狠狠杀敌,来报答老人。病愈离开老人家后,大伯心里一直记着老人的深情,后来到上海工作后,他多次委托人帮忙寻访那位老人,可惜每次都无功而返。”说到这里,盛华莉老人眼里闪着泪光,那是对大伯的怀念之情与对那位救了大伯的老人的感激之情。
  ◎军属护军属
  对盛华莉而言,此生对她影响最大的人除了大伯盛志明,还有她的祖母。“可以说,没有祖母的支持,就没有大伯的参军,更没有后来的这些故事。”
  盛华莉回忆说,“大伯之所以去参军,就是因为祖母的支持。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大伯正在上高一,那时上海人民的抗日情绪很高,很多人都上街游行、烧日货。大伯也参加了学生自己组织的学生义勇团,做后勤工作。一天,他和几个学生把一家卖日货的店给烧了,那家人去祖母那儿告状。大伯回来之后,祖母便罚他跪下,祖母对大伯说‘不要拿老百姓出气,老百姓卖日货就是卖国了吗?有本事你抗日杀敌,这个我们支持!’在祖母的支持下,大伯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便去延安投奔八路军。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我的祖母是旧社会少有的女性知识份子,她是一位儿科医生,正是她的开明、睿智才成就了盛家的未来。”在盛华莉的眼里,祖母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日寇占领上海时,到处搜查抗日军属,盛家是个大家族,除了大伯外,还有好几个人都参加了抗日组织。在那种危险的环境中,祖母凭借她的一己之力,保护了很多军属。”原来,聪明的祖母在抗战之前就在日租界租了房子,没多久日本便占领上海开始搜查抗日军属,但对于日租界的搜查是相对宽松的,祖母便把那些军属安排在日租界的房子里,掩护了很多人。“最多的时候家里有六七十人,最少也有三四十人。可以想像,祖母当时承受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有多大。”
  ◎“我是军属,我要起带头作用”3.jpg  “可别看这只是一张军属证,它还是祖母的‘护身符’呢!”盛华莉指着军属证说。原来,在文革时期的一天,居委会的大妈们带着一帮人气势汹汹地冲到盛华莉家,说要批斗漏网的资本家,要带她的祖母去批斗。理由是大家都喊她“太太”,肯定是资产阶级。盛华莉的祖母说:“这个‘太太’的称呼不是资本家的‘老爷、太太’,而是我在族中辈分高,自打有了重孙辈,家里、外面通称为‘太太。我们家没有开过工厂,几十年来都靠租房子住,自家片瓦全无,连家具都是租的,怎么会是资产阶级呢?”但那些人怎么会听信这些?于是盛华莉的祖母从包袱里拿出军属证,指着上面的字说:“我儿子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上海的人民解放军。我是军属,你们不能抓我批斗。”见此,那些人便警告以后不准再喊“太太”,只能叫“奶奶,老奶奶”,再叫“太太”就表明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有资产阶级思想,那就不客气了。就这样,这张军属证让盛华莉的祖母躲过了文革的劫难。
  在更多时候,这张军属证被祖母当成一种光荣和责任。盛华莉告诉记者,“解放后,大伯做了上海新城区的接管专员,算是比较大的官了,但祖母从不搞特殊化,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军属,我要起带头作用!’每次国家要施行什么计划,祖母总是第一个响应。工商改造时,她在全区第一个把家里的贸易行交出去了。国家提倡买国债时,她也积极响应。”
  在盛华莉看来,这张军属证既是对大伯盛志明为国家努力奋斗的肯定,也是祖母信念的所在。正是因为这份信念,才使得她保护了那么多的军属,也让她每每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我是军属,我要起带头作用!”这样的信念让她要求子女们必须为官清廉,不许贪国家一厘一毫,要为人民做事。如今,这已成为盛家的家训。而这张光荣的军属证,也成为盛家的宝贝,将被代代珍藏。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抗战八年整,打败侵略者,解放战争得胜利,建立人民新中国……”在盛华莉老人的记忆里,这首大伯教她的歌,是她自记事以来唱得最多的一首,而随着这首歌被盛华莉像宝贝一样珍藏的,是一张60多年前的军属证。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盛华莉向记者展示了她保存完好的这张军属证,由此也揭开了一段60年前青年学生奋勇参军的感人故事。本期《家有宝物》就带领读者走进盛华莉的家聆听军属证背后的故事。(淮海晚报记者 曹盈 实习生 张志玲2013年7月30日)

浏览:167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