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军大创办史:(七)基本经验

东岳军苑 发表于2016-07-12 18:12:05
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从1946年11月创建到1948年8月改建,历经近3年的战斗历程。在华东局华东军区直接领导下,为我军培训了2万多名师以下各级军政干部,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任务,在我军院校建设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华东军大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建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经受了 严峻的战争生活的考验。它的主要特点:一是情况变化多。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和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带来了学校的任务、体制、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的不稳定,经常多变。二是流动性大。由于战线的不固定和作战形式的变化,在3年的时间里,学校进行了5次较大的转移,行程4000多公里,长期处在边备战边训练边行军的环境中。三是环境艰苦。华东战场是敌军重点进攻的地区,解放区人民不仅原来生活十分贫苦,参军和支前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和训练,遇到的困难也就更为严重。四是任务艰巨。由于学员多,干部教员少,大队、中队军政负责干部均兼教员,工作量大,要求高, 他们每天工作不是8小时,而是经常处于夜以继日的突击状态。但是, 由于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仍然顺利地完成了上 级赋予的任务。其主要经验如下:
1.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一个学校要办好,第一条是要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华东军大的这个领导班子是由兼校长张云逸、副校长余立金同志为核心的校党委。先后有副校长曾生、刘清明,教育长张崇文、陈铁君,政治部主任欧阳平等同志参与领导。张云逸校长德高望重,洞察全国、全军和华东战局,从而运筹掌握学校的全局擘画。经常亲临学校,深入基层,指导党委工作,向干部学员作报告。余立金副校长有长期军队教育工作的经验,善于把上级指示和学校实际结合起来,并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组织和安排全校 工作。而且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党委班人和全校干部,在十分复杂和艰苦的条件下,推动全校工作有节奏地前进。其他领导同志都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军政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都有深厚基础和领导才能,也都具有虚心民主、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高尚品质。从校党委近三年的领导工作实践中看,他们十分注重领会和贯彻执行党中央 以及华东局、华东军区党委的意图和指示精神,十分注意把政治形势、战争形势发展和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学校的方针,各期的教学计划、各项工作的全面安排,十分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各级干 部和广大学员的意见和批评,实现领导与群众的密切结合,十分注意关心群众疾苦,表扬先进事迹,最大程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十分注意身先士卒,在培养作风、遵守纪律和克服困难等方面,特别是在紧要关头作出表率。这些,对华东军大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决定作用。
2.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指导思想和“短期速成”的训练方针,经过三年实践的 检验是完全正确的,坚定地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思想和训练方针是华东军大得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一切从战争的实际和需要出发,战争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力争提高学员的军政素质,最大可能地满足战争的基本要求。因此,军事训练立 足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仗怎样打,就怎样练,从而摸索出了在战场 现地进行练兵的新路子。政治教育,注重从当时的斗争实际出发,随着阶级斗争形势和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把形势任务教育和阶级教育当作主课,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了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使广大学员能紧跟形势的发展,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增强革命斗志,愉快走上战场。思想政治工作,开创“立功”、“创模”、“进步”运动 以及后期的奖评制度,都是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好形式,调动了群众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训练和其他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起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3.有一个比较好的教员、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华东军大是个学校,首先是教员起着决定作用。军大拥有一支比较优秀的教员队伍,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各级干部兼任的,保障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第三期几个主要情况的统计,中队 以上各级主官干部、机关科长、专职教员、军政教育干事为125人。其中红军9人,1937年至1942年入伍的113人;来自野战部队59人,来自学校61人,25至35岁的105人,大专7人,中学69人,从这统计来看,这支队伍朝气蓬勃,勇于上进。这支队伍中的大部分是红军时期和抗战初期入伍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历过部队生活的严峻锻炼。这支队伍半长期从事军队院校工作,有较为深厚的教学功底,另一半来自部队,有近期的作战经验,这两部分同志的结合,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交流。
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员、干部队伍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上迅速提高。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对教员和干部的培训,十分重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十分重视组织他们密切协作,交流经验,经常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给予政治上和生活的关怀。当我们回顾校史的时候,给我们启迪最大的是全校教员和各级干部,他们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日日夜夜,呕心沥血,顽强拼搏,战胜各种困难。正因为有他们为战争而牺牲的革命精神,为胜利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为教育事业而付出的艰苦劳动,才使军大办得较为出色。
4.有一个良好的校风。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巨大的、甚至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办好学校,必须大力抓好校风建设。华东军大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同志为抗大提出的校训校风,在这基础 上,又突出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中占首位的最基本的是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它既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最基本的工作作风。华东军大建校的基本指导思想:“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正是这思想路线在当时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军大的各项工作,从军事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物质保障,都贯穿着这思想作风。各项工作之所以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关键也正在这里。突出的 第二个特点是培养紧张的战斗作风,这是战争的需要,也是学校建设 的需要。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纪律都逐渐规范化,强调时间观念,要求动作迅速、行动敏捷,强调一切服从命令听指挥,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和军区首长、校首长以及学校各级领导的命令。这是军人的天职。突出强调这一特点,对于将知识青年由一个老百姓培养成为一个革命军人,将起义解放军官由一个官老爷改造成为一个严守纪律的革命军人,更是绝不可少的。突出的第三个特点是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适应当时艰苦环境的需要,不艰苦奋斗,我们将一步也无法前进,更是为了发扬我军从建军初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华东军大三年中,历尽艰辛,边训练、边作战、边行军,连续转移,克服险阻,取得胜利,没有艰苦奋斗作风,是不可想象的。实践证明,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仍应甚至更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作风。第四是坚持与发扬团结友爱的作风。党中央和毛主席历来都十分重视党内的团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 验充分说明,团结就是胜利的保证。各级党的组织只有增强了团结,成为团结的核心,才能带领广大群众胜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华东军大三年中校党委、校首长在团结上作出表率。建校开始时,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教员、干部迅速团结起来,把来自前线和地方的各类学员团结起来。以后又加强对入学的知识青年的团结教育,特别是在军大后期,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把广大的起义解放军官团结在党的周围,帮助他们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华东军大在作风建设上突出强调了这点,它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指导抗大建设时指出,要办好一个学校,必须有个好的校长,一个正确的方针,一个坚强的教员队伍,华东军大实践了毛泽东同志这一要求,总结了自己的基本经验。
华东军大在战争的日子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常得到华东局、华东军 区给予的亲切关怀和指示,这是办好学校的决定性的条件。华东各野战部队的积极帮助,华东地方政府和山东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援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张鼎承、张震、彭康、聂凤智、郭化若等领导同志来校视察,讲述毛泽东思想,传授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介绍前线的作战经验,都起到重要的鼓舞、推动和示范作用。这些都深深铭刻在华东军大广大教职学员的心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军政大学,已经过去40多年了。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当时作战的需要,为华东军区机关和地方建设,都做出了应有贡献,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当年的广大学员和在职干部,在战争的年代里,英勇奋战,艰苦奋斗,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在和平建设的日子里,有的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上作出了新的贡献,有的在科研战线上取得了可喜成果,有的在生产建设上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力量和骨干。绝大多数同志现已年老体弱,不少同志退居二线后还在余热生辉。华东军大办校的基本经验,对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对我军院校教学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来源:《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校史概况》)
浏览:142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大漠长烟
    大漠长烟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