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他热爱祖国和人民,在战场上出身入死、南北转战,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气概。抗战时期,参加苏北盐阜“反扫荡”斗争,1943年3月31日,带领全排参加“八滩战斗”,击毙日军80余人,击毙日军山本中队长、缴获日军轻、重机枪8挺等武器;战争间隙,参加“大生产”和“整风整训”运动;1944年4月,率领全连和兄弟部队一起参加陈家港、合德镇战斗,并缴获大批食盐和3千多担棉花;1945年4月,参加解放军阜宁城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大战役和解放江南的追击战,先后参加保卫四平、三下江南扩大解放区、昌图县季家堡、攻克锦州、围歼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天津南运河北岸、解放柳州、湘西追敌、直捣镇南关(友谊关)以及桂林宜山剿匪等战斗,仅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一战,两天一夜急行军500多里、中间只吃了一顿饭,此战,所部俘虏敌人700佘人。为解放全中国、建立人民政权立下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从野战部队一一五师三四五团调到武汉市中南公安警卫团、任副团长,担任中南首脑机关的警卫任务,始终保持战争年代的拼搏精神,积极投身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显示其出色的组织、领导才干和一个共产党员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毛泽东主席几次到武汉,他受命率部昼夜担任警卫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上级表扬;1953年3月至1955年7月,他奉命到桂林部队速成中学学习文化,1959年2月至1960年1月,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61年在北京政治学院学习,学习期间,因成绩突出立小功两次;1964年9月,奉命调宜昌军分区工作,任参谋长,积极抓民兵预备役工作和民兵思想组织建设;1965年9月,他从宜昌军分区调到郧阳军分区,负责领导和组织恢复郧阳军分区的筹建工作,他带领几名干部到十堰,从选址开始,住窝棚、穿草鞋、移民搬迁、推土开山建营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1967年3月至1977年9月,他受命参与领导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工作,是二汽创业时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二汽建厂过程中,排除“文革”中极左路线的干扰,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确定二汽厂址的决定;在建设二汽中,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和“安定团结”等有关指示,以二汽建设工作为大局,保护和解放饶斌、李子政等一大批干部及知识分子;为了加快二汽建设步伐,吃住施工现场,带领干部、职工和民兵克服困难,解决二汽建设工作中的交通电力、机器设备、技术方案、工人培训、施工土建等大量问题,从而保证了第一个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于1975年7月1日建成投产的目标如期实现,为二汽的发展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二汽工作的10年中,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以革命利益为重,以身作则,对家属、子女要求做到三不: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下放、上学、招工不跑关系;就在他妻子住院动手术签字时,也无暇顾及,还是战友代签;为中学安装水管,师生们还误认为他是“司务长”;他给子女留下的只是精神遗产,相反,爱人还为家庭偿还两万多元债务。刘离休后,仍不居功自傲,保持革命晚节,关心二汽建设,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帮助他人排忧解难。1988年9月20日12时50分,因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在郧阳地区医院逝世,终年67岁。
浏览:21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