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抗日救亡兴起,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广东东江大地上巳掀起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三七年二月,坪山、龙岗地区的地下党组织,派了地下党员傅觉民来到太井村,以育贤学校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在太井村开展革命活动。学校有些进步教师和学生,如张里夫(地下党员)、廖荣铿、潘燕修、苏伟民等。学生有钟吉磷(后改名为钟淼)、钟秀英、钟月嫦(后改名为钟瑛)、钟长磷(后改名为钟向明)、黄秀、李安华、李群芳等。此外,村里也有些进步青年,如丘能、黄仁康、钟远常、李丁才、丘木胜等。傅觉民进村后经过一番工作后,将上述的教师、学生和青年团结起来,组织他们学习《新华日报》、《救亡日报》和《抗日周报》等报纸、刊物和一些进步的书籍。“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热潮汹涌澎湃,傅觉民抓住这个时机,把学校进步教师、学生、青年组织起来,成立“儿童团”、“校友会”“抗日救亡工作队”、“抗日宣传队”、“青年抗敌同志会”“青年文化补习班”、“妇救会”等革命群众组织,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与此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宣传队走出学校和村庄,到龙岗镇、积谷田、龙井围、炳坑、三岭、拦水堂、大埔围等地,采用演戏、唱歌、演讲、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日;到坪山等地慰问曾生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举办联欢会,密切与游击队的联系。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傅觉民进一步做好村民的工作,把全村钟、黄、李、丘、罗五姓村民团结起来,教育村民关心民族利益,讨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大事,青年男女纷纷要求参加各种群众组织。所有这些变化,标志着太井村人的觉醒,标志太井村建党的条件巳经成熟。傅觉民请示区委同意,开始发展党员的工作。一九三八年四月,第一个被发展为共产党员的是苏伟民(惠阳新圩人),接着在五、六月份,分别接收钟秀英、钟月嫦、钟淼、丘能、黄仁康、钟向明等六人为党员,并在当年七月建立了党支部,傅觉民任支部书记。从此,太井村有了共产党组织,领导太井村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军队及其政权人员闻风而逃,政权瓦解,惠州、广州等城市及大片国土沦为日军之手,土匪乘虚而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抽调大批党员组成了抗日救亡工作队,开赴广大乡镇村庄,组织动员群众抗日,筹组抗日民主政权,发动广大青年参加抗日武装。太井村先后被抽的党员有:苏伟民,担任龙岗抗日救亡工作队队长;钟秀英、钟月嫦、钟淼被抽调到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救亡服务团,随后钟月嫦又被抽调到坪山妇女合作社任经理兼董事;丘能,被调任南盛乡民主政权乡长;黄仁康,被调坪山地区加强学校工作;钟向明以及黄秀、李安华、丘煌发参加了曾生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至此,发展的党员被抽调一空。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三年先后又发展了几批党员:一九三九年有何清(育贤学校教师)、钟远常、钟元发、钟官松、丘木胜、丘佐;一九四一年有钟罗英(后改名为钟英)、钟汝友(后改名为钟友);一九四二年有黄火娣(后改名为黄帼);一九四三年发展的黄满娇(后改名为黄瑞强)。此外,钟亮新、李丁才两人于一九四零年参加坪山区委办的青年学习班,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后派回村里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人员不断调动,太井村支部主要领导人也几经变动,先后担任支部书记的有:傅觉民、王彦芝、张倚如、苏伟民、钟秀英、钟元发等。一九四一年冬,为适应新的环境和便于保密,将男女分开建立党支部,女党支部书记为钟英。男党支部书记为钟元发。在那段时间内,由于斗争环境的艰苦复杂已经调离村的原任各位书记和钟淼经常回村关心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使太井村党支部组织和党员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
(作者:太井村老同志集体写作组:钟月嫦、钟英、钟友、黄帼、李光、李端、方达 执笔:李光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于广州)
浏览:11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