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成立了中共广东临时省委和东江纵队司令部机要科,杜襟南任科长。那时,东江纵队成立了江南、江北、东进、粤北4个指挥部,机要人员和电台人员派到各指挥部及所属部队,分别当组长,培养新人。机要人员已经发展壮大,形成一个队伍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经多次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为履行协定,1946年6月,东江纵队主力奉命北撤山东解放区.机要人员大部分随部队行动。而杜襟南根据工作需要和组织决定,留下在香港分局、华南分局工作,是地下的和各边区纵队电台的业务总负责人。
1949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机要科长的杜襟南跟随叶剑英、方方,参加赣州会议,研究解放广州的重要事宜。当时的每一封电报都是由杜襟南所在的机要科负责收发.并译成文字的。
1949年10月初,解放广州的战斗打响。中央军委与华南分局之间电报频繁往来,杜襟南和机要科的同志们每天24小时值班。在这些重要的紧急电报中,有毛主席在10月12日凌晨发来的两封电报。就是这两封急电,直接决定了解放广州的战斗进程。杜襟南清楚地记得,在广州指日可下的节骨眼上,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忽于10月10日连续来电:第四兵团打广西,第十五兵团不动,不打广州。形势相当紧张。大军到底该继续向广州推进,还是该原地待命?10月12日,机要科收到毛主席发来致林彪的急电:白崇禧主力未动,不必西进。仅过了3个小时,毛主席又发来了关于歼灭广州一带敌人致林彪等的急电。
10月12日这天,“哒哒哒”的电报传送声音让人每根弦都绷紧了。毛主席的两封紧急电报,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发来,由杜襟南亲自交到战斗总指挥的手中,解放广州的战斗正式打响了。
10月14日,广州解放啦1
10月21日,日夜兼程的杜襟南和他的战友们终于回到了久别的广州城。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激动情景:
“我们怀着无比的兴奋,目标是广州,向解放了的广州前进,再辛苦也不过是这一顷刻。同志们沿途数着路牌,一里一里的报数。到沙河,到黄花岗,看见广州马路了;再经过三圣一学校,人大东门,经惠爱路、归德门,转到了长堤爱群酒店。过去的马路、店子,全不相同了。我认不出这个住了17年的城市了!这时我才真正从心底进发出笑声!这是广州.广州!今天回来的是解放的广州,是人民的广州,是自己的广州了!”
站在爱群大厦的高楼上,俯瞰这座解放了的广州城,杜襟南忆起了当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激情,他满怀理想实现的喜悦,由衷地笑了。这个30年代的热血革命青年,曾经因为1933年在广东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时,组织“力社”,编印进步刊物《诗歌》而被反动当局捕入狱,罪名是“共嫌”。而在监狱里,杜襟南结识了不少早期的共产党人,接受了许多进步思想,监狱成了革命青年的“速成大学”,他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最终高唱着“我们要去打击侵略者”,告别了家园和亲人,走上枪林弹雨的战场。战火中的青春在这一代青年人的心坎上刻下了最深刻的烙印,他们把理想、信念、真理的种子洒在了灵魂深处。杜襟南说:“我们一生都在坚守这些东西。”正如“延安,延安,我是东江!”那是战士一种心底的呼唤和终身的追求。
1950年9月,杜襟南调中央机要局.1956年改行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负责工作,1981年调回广州,负责筹建广州社会科学院。2005年7月他90大寿时,当年东纵电台机要的老战友们都赶来祝贺。一幅祝词“九十杜翁,一心为公,德才兼备,两袖清风”,道出了人们对这位一生与电台结下不解之缘的革命老人的尊崇。
(原文载于《老战士》总第45期!”作者:伍依丽 蔡德)
浏览:9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