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移奋斗终生的袁鉴文同志

国新 发表于2016-07-17 20:27:15
    早在红军时期就参加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政治指导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的袁鉴文同志,于 2007年7月20日在广州病逝,享年93岁。噩耗传来,我们感到非常悲痛,并以此文作为悼念。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袁鉴文,原名袁教民,又名袁福祥,东莞东城温塘人,1914年12月出生于香港。1928年至1935年在东莞中学读书,期间由于日本对中国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全国兴起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十分忧虑国家的命运,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抗日救亡团体“革命大同盟”,团结许多有志青年开展爱国活动。
    1935年秋,袁鉴文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同年冬,多次参加广州市学生示威游行,热烈支持和声援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他还与一些东莞籍的同学组成回乡宣传队,在东莞中学和广九铁路沿线的乡镇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6月,他在中山大学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简称“中青”)。同年12月底,离开中山大学到北平,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抗日救亡活动。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袁鉴文经受了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1937年6月,他在北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为党的事业矢志不移,奋斗终生。

发展东莞党的组织
    袁鉴文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党组织安排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调回广东工作。
    1938年2月,中共广州市委外县工委派袁鉴文到东莞工作,担任中共东莞中心支部组织委员。同年4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决定,东莞中心支部改组为中共东莞中心县委,领导东莞、宝安、增城三县党组织,姚永光任书记、袁鉴文任组织部长、王作尧任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
    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后,中心工作是发展党的组织。袁鉴文同志当时分工负责莞城党的工作。他以东莞中学为重点,首先在该校发展党员,建立了东莞中学学生党支部。接着,又组建了莞城妇女党支部、莞城工人党支部、简易师范学校党支部。
    为适应抗战形势和斗争的需要,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先后于1938年7月和9月举办两期党员干部训练班,约有三四十个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受过训练。通过这两期训练班,党员的组织观念得到了增强,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东莞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当时,中共粤东南特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至1938年11月,东莞中心县委的党员人数扩大了一倍多,从约100人发展到约220人,已成为当时“广东(除琼崖外)最大的一个县委了”;“在广州失守前,即是工作最好的一个县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东莞中心县委努力工作的结果,作为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的袁鉴文也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东莞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使日后东莞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

参与创建东江纵队
    1938年10月12日,日本南支派遣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开始了对华南的全面入侵。当天,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一支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抗击日军的入侵。经过统战工作,取得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合法番号。10月14日晚,东莞中心县委在县城立达小学召开动员大会,紧急发动东莞的中共党员、进步青年、小学教师和中学生参加抗日武装。中心县委领导人姚永光、王作尧、袁鉴文作动员讲话。袁鉴文在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都是抗日积极分子和骨干,在这个队伍里必须起到抗日模范作用。”
    10月15日晚,东莞中心县委在莞城的中山公园(今东莞人民公园)举行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大会,宣布王作尧任队长、袁鉴文任政治指导员,全队100多人,编为三个小队和一个留城分队。这是日军入侵广东陆地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支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
    日军占领石龙后,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指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另一支已经掌握的抗日武装东莞常备壮丁队,开往石龙附近的东江南岸榴花塔、峡口、西湖、京山一带布防,历时一个月,击退了日军多次渡河进犯。11月13日,东莞中心县委从模范壮丁队和常备壮丁队中挑选40多人,在榴花塔下渡河到东江北岸的刘屋村,与该村自卫队联合伏击日军。这场战斗,总共牺牲了22人。榴花阻击战是中共广东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对日军的一次较早的有组织的抵抗。从此,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英勇抗战的事迹传遍东江下游地区,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老模”。
    1939年元旦,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与其他抗日武装整编为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惯称王作尧部队)。在日军“扫荡”时撤到深圳的部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队员,编入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惯称曾生部队)。曾、王部队于1940年9月中旬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再于1942年1月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为基础,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为东江纵队培育和输送了一批领导干部和战斗骨干,王作尧担任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鉴文等十几人分别担任东江纵队支队、大队级领导。东江纵队成为华南抗战的一面旗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东江纵队的创建、发展和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袁鉴文是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重要领导人,可以说,袁鉴文也是东江纵队的创始人之一

晚年热心党史工作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袁鉴文同志担任中共五岭地委副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二支队副政治委员,为粤赣湘边人民的解放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过武汉军区《战斗报》社长、武汉军区高级干部子弟学校副校长等职务。1965年转业到地方,担任武汉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为党的教育事业立了新功。1976年11月离休,安置到广东省老干部休养所。他晚年一直关心党史工作,参加了不少党史纪念活动,为党史部门撰写了许多珍贵的地方党史回忆资料。
    1983年12月,东莞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东江纵队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袁鉴文同志应邀出席这次盛会,并和战友们走访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此后,东莞市委市政府举行东江纵队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榴花抗日纪念碑揭幕典礼、纪念东莞解放50周年座谈会等许多重要的党史、军史纪念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近几年来,他不顾年老体弱,每年10月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纪念日,都召集老战友在广州聚会,并邀请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东莞市东边纵老战士联谊会派人参加。每次聚会发言,他都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勉励老战友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晚节,发挥余热。
    2003年至2005年,东莞市委市政府筹建东江纵队纪念馆,聘请一些老同志担任筹建顾问,袁鉴文同志也名列其中。他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这一工作,几次参加东江纵队纪念馆筹建办公室在广州召开的陈列提纲审稿会。在袁鉴文等老同志的积极支持下,东江纵队纪念馆如期于200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开馆。2005年下半年,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东莞抗日实录》一书。书稿第一稿出来后,分送有关老同志征求意见。当时袁鉴文同志已是91岁高龄,身体十分虚弱,但以坚强的毅力认真审阅完这部100多万字的书稿。一个月后,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广州召开该书审稿会,他由亲属扶着赶来参加,并在会上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袁鉴文同志离休定居广州期间,写下了不少回忆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党史资料。他在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刊物或编辑出版的书籍中,发表过许多篇回忆文章,其中《抗战初期东莞党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回顾》、《回顾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战斗历程》、《扼守东江河战斗与开辟大岭山抗日基地》、《关于叶挺的一些历史情况和东莞党组织与颜奇合作的说明》等文章,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他最后发表在《东莞党史》2004年第2期的回忆文章,是年届90高龄亲笔写下的,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当时他拿笔的手已经颤抖了。袁鉴文同志晚年关心党史事业和支持党史工作的事迹,使我们每个党史工作者深受感动和鼓舞。
    回顾袁鉴文同志光辉而平凡的一生,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政治信仰的坚定不移;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贞不渝。
(撰文: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

浏览:106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