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东北沦陷,举国震惊。1937年7月7日,日寇又借故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华民族已到生死最后关头。当时。广州已告危急,学校被迫停课。正在广州读中学的叶文秋先生,怀着满腔悲愤回到家乡荃湾,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约同其兄弟到处张贴抗日救亡的标语,竟从荃湾一路张贴到九龙北河街。此举令警方大吃一惊,文秋先生卒被警察拘捕,说其触犯香港法律,结果要劳烦其老父叶四伯出面保释。
1941年12月25日圣诞节,变成黑色圣诞节,港九新界沦陷,全港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在荃湾,叶家大屋首当其冲。因属当年的叶家大屋比较其它村屋宽敞西化,地点最佳(地处现在的荃湾地铁站),而且居高跪下,日军非要“征用"此物业不可。文秋先生的老父叶四伯冒死保卫家园,直斥日军强抢。听说当时日军宪兵穷凶极恶,大声威吓:“通通的,皇军的!你的头,皇军的!_”在刺刀和手枪威逼下,叶家大屋终于沦为日本宪兵部。
当年日军无恶不作强奸了邻村一妇人,叶四伯曾聚集村民向日军抗议,双方曾出现推撞场面。当时在场指挥的宪兵部大佐,可能考虑到怀柔政策更利于皇军长治,不敢轻易出到高压手段,未至闹出人命伤亡。
1942年初,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陈达明担任政委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已在港九新界扎稳了根。荃湾方面,当时由何文(解放后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叶文秋和何卓云(何发,曾任北京外交翻译局长)等组成领导小组,领导当地抗日救亡运动。文秋先生后来调任交通站长,主要任务是在沦陷区内透国各种渠道,探取日军情报,然后送交上级单位。当时环境十分恶劣和危险,随时会遇上日军的搜捕,但文秋先生及其同志,都能从容面对,一往无前,坚持到抗战最后胜利。
在文秋先生带动之下,除大哥恩福先生和大嫂须留下照顾全家老少之外,甚至二哥恩禄、四妹恩平、五弟恩光,都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文秋先生的二哥恩禄在日寇扫荡时因身患症死在广东肇庆的蔗田里,其后曾派人到该地寻找其遗体,经已尸骨无存。
抗战期间,叶家一门数杰,和中国千千万万同胞一样,投入抗日救国的伟大洪流之中,为祖国献出青春以至献出生命,他们同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抗战胜利后,文秋先生在荃湾公学任教。在此期间,已接上级通知,为建立和平、统一的新中国,必须唤起民众,决定由梁超(梁华,解放后历任广州市总工会主席)、叶文秋、袁卓峰、吴惠琼四人组成新界元朗区委,由于得到在当地很有威信的元朗中学校长张子燮出面组织教师联谊会,办起文化书店以及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及组织动员,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做了大量工作。
1948年文秋先生奉命进入内地,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文秋先生参加了军事接管工作,并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一批的入城仪式检阅。
以后,历任广州八一钢铁厂、广州锌片厂领导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与青年工人关系融洽,能够得到他们的体谅和保护,大体上算是平安渡过。
1978年申请回港探亲。到港后,身体不适。经医生诊治怀疑癌症,转介香港葛量洪医院透视,证实患上肺癌必须即速动手术。手术成功。但因手术较大必须较长时日,继续卧床疗养。因此无法依照原定批准的期限返回单位。此事影响到某单位领导对他的不满,以致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所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虽颁发到单位,亦被扣下,未发到文秋先生本人手上。虽经本人及老上级多番交涉亦始终有人留难。一个为国家民族存亡出生入死的战士,竟然落得“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处境,直到临终,他仍留下解不解的心结,留下刻骨铭心的遗憾。
他的一位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梁超先生,曾回顾自己战斗的一生,写成《今生无悔》一书,请“叶文秋老友雅正”。此书一直放在文秋先生书桌显眼之处,相信文秋先生生前每当见到此书时一定会替知交庆幸,同时也会反差很大,联想到自己的晚年,竟是“此生有憾"。
所可庆幸的是:他近年回忆起当年动大手术一事,曾经笑说:“虽然受此一刀,但换来三十年的生命,值得,是不幸中的大幸!”从先生谈笑中也可以窥见,先生晚年,正苦苦参悟人生的祸福得失,和心灵的解脱。(集体回忆,由叶文秋之一位学生执笔)
资料来源:
1.今生无悔(梁超)
2.港九独立大队史(广东人民出版社)
浏览:87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