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军大独臂英雄祝榆生(作者:朱震)

东岳军苑 发表于2016-07-19 10:18:09
在军大校园里,只要提起“独臂英雄”,大家都知道这是教育部副部长祝榆生同志。从194年7月到1957年9月,我们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10多年,友谊深纯。《东岳军苑》出版之际,一些老同志要我写写祝榆生同志,时隔多年了,只能粗略回忆几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
(一)
用祝榆生同志自已的话说:“我这个人,就喜欢打枪打炮,只要是打仗,不叫我去,我也要去,其它事我都不愿管。”的确,这是他的独特性格。平时在一起聊天时,只要谈起打枪打炮的事,他就侃侃地说个不停,要谈起其它一般的事情来,他则了了数语,或一言不发。我们都说他是一个非常精干、富有想象力的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到处挖沟设垒,碉堡林立。那时,由于我军只有少量迫击炮,没有“平射炮”,要打掉敌人一个碉堡,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牺牲,有时还打不下来。祝榆生同志就立志从事将迫击炮由“曲射”改装为“平射”的科学研究工作。
1943年春,祝榆生同志在一一五师任工兵参谋时,在该师工兵连和滨海军区兵工厂的配合下,就着手这一项工作。在当时条件下,要进行这项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祝榆生同志意志坚强,从迫击炮的曲射原理,技术性能及部机件的功能与作用着手,研究改装平射的可能性。一是改装发射装置,把迫击炮弹由炮口装进炮膛自行滑行撞击发火,改为由炮尾拉动击针击发,二是改装瞄准装置,将炮的间接瞄准具改为直接瞄准镜,三是改装炮的座钣装置,去掉迫击炮的座钣,重新制作炮的支架,四是增加水平器,测量和保持炮身水平。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设计方案和图纸。但是,滨海兵工厂设备简陋,科技人员缺乏。在战争年代的山沟里,没有钢材,没有机床,没有电力、电锯、电焊,要完成这四项技术装置的改造是极其困难的。当时,只有采用土 法上马,手工作业,用烘炉熔化,铁锤锻打,锉刀加工,有 的工人手上都磨起了血泡。经过一件件地锻打,一次次地研制,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待各部件都试制出来后,祝榆生同志亲自组织第一次实弹射击试验,结果是“拉火装置”、“瞄准具”和“水平器”三项改装都成功了,唯有炮的“支架”出了问题。当发射时,炮身就象刚上套的一匹烈马,上下蹦跳。不仅未能命中目标,而且差点伤害自已的同志。祝榆生同志并没有灰心,会同兵工厂和工兵连的同志,继续研究。终于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是炮的“支架”过高,重量较轻,“固定栓”失去了作用。当火炮发射时,后座力大,“支架”承受不住,所以,它就自动跳起。祝榆生同志找到原因后,提出稳住炮身,将“支架”与工事加固结合的方法,把原改装的“支架”降低,缩小炮身与地面的距离,并在构筑火炮发射阵地时,用沙袋加固,而且着重加固炮身与“支架”的两侧和炮身后方部位,保障火炮发射时,只能正直的前后运行,不能上下跳动,以 命中目标。以后,又经过半个多月的数次研究试验,终于成功了。1943年4月在滨海兵工厂驻地举行了庆祝会,一一五师师长陈光和师机关一些同志,也到会祝贺。在庆祝大会上进行了实弹射击表演,在20米的距离上,对预先设置的土木质地堡,一炮命中,瞬间,尘土飞扬,目标消灭。锣鼓,鞭炮齐鸣,群情振奋。最后,陈光师长讲话说:我们自已有平射炮了!就可以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祝榆生同志和滨海兵工厂工兵连的同志共同努力,艰苦奋斗,为打掉敌人碉堡,作出了巨大贡献,向你们致敬!
(二)
1943年我山东滨海根据地边沿地区赣榆县阎村,是日伪的一个坚固据点,约有一个连的兵力固守,设有数道障碍外壕,碉堡配备各种火力,工事比较坚固。我军两次攻击均打进去了,但由于敌人纵深内碉堡较高而又坚固,又有重兵防守,火力组织严密,我数次攻击未成,敌人援兵赶到,我军被迫撤出战斗。1943的年腊月,新四军苏北二十三团奉命拔掉这一个据点,祝榆生同志奉命率领一个炮兵班和经过他研制改装成功的这门“平射炮”,支援二十三团战斗。
祝榆生同志到达该团后,会同该团领导同志勘察了阎村敌伪据点的地形、兵力、火力部署和副防设施等情况,确定首先用炮打掉敌人的碉堡。因为它有10多米高,且又部署三层火力,指挥所也设在这里,所以,它既是敌人的屏障,又是敌人的精神支柱,只要打掉它,敌人的防御就倾刻瓦解。这是二十三团首长和祝榆生同志得出的一致结论。
严冬12月的一个夜晚,正当敌人还在梦中时,二十三团向阎村之敌突然发起了攻击。“平射炮”班首先开炮,第一炮使用延期引信,命中敌碉堡中下部,穿洞爆炸。第二、三炮使用瞬发引信,又在第一炮打开的缺口连续爆炸。三炮巨响,
碉堡被摧毁,碉堡内的敌人有的被炸死,有的坐了“飞机”,有的被打得晕头转向。接着二十三团的攻击部队,克服敌人的障碍,架梯越壕,冲进敌人阵地。这时残敌已无力抵抗,举手投降。仅一个多小时,战斗胜利结束。二十三团政委夏琪同志拍着祝榆生同志肩膀说:老祝,你改装的平射炮,真是“神炮”!三炮定“乾坤”。祝榆生同志改装的平射炮,第一次接受了战斗胜利的检阅。
1943年阎村战斗以后,祝榆生同志在数次战斗中,又碰到敌人用水泥灌筑的大石块碉堡工事,“平射炮”炮弹打上去就碰了回来,打不动它。针对这种情况,祝榆生同志又研制了用改装的平射炮送炸药包,炸毁敌人的工事,送汽油燃烧弹,烧工事内的敌人,用“集团装药”内部爆破,攻打敌人坚固设防的城垣,均获得好效果。
1945年入夏以来,抗日战争的胜利形势发展很快,上级指示要扩大解放区,充实抗日武装力量,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这时,祝榆生同志在滨海军区司令部任教育科长,具体承办全区部队的军事训练和作战工作。在这期间,他又接受配合兄弟部队使用改装的平射炮,送炸药包、送汽油燃烧弹攻打敌伪据点和城市的任务。在攻打山东的郯城县城、赣榆县城、诸城县城、临沂城、枣庄市,以及周庄、泗崖、泊里、董庄等据点中,都完成了任务。有一次祝榆生同志很风趣地向我们介绍说:在1945年的一天,新四军七师攻打枣庄市时,我奉滨海军区首长指示参加这次战斗。该师决定用大型爆破的方法,先炸毁守敌的城墙,为攻城部队开辟通路。当我接受这个任务时,师长谭希林疑虑地问我:你能打开敌人 的城墙吗?我说,能炸开!他说,炸不开怎么办?我当即回 答他,炸不开,我负战斗胜败的责任。谭说,好吧!就这样他接着又问我要多少炸药。我说要1300斤,少一斤也不行。战斗时,使用集团装药大型爆破的打法,在枣庄市敌人防御 的方向炸开宽约10米的突破口,保障了七师攻城部队一举突入城内,全歼守敌。
1945年初,滨海军区攻打赣榆县城时,是采取夜袭手段攻进城的,因为剩下一个碉堡没打下来,伤亡较大,攻击受挫。当时,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命令祝榆生同志用炮打掉它!又是三发命中,摧毁了碉堡,消灭了敌人。
由于祝榆生同志屡建功勋,所以,在滨海军区机关里,大家都称他为“爆破科长”。凡有打炮、爆破的事,首长都派祝榆生同志去。只要三几天大家见不到他,就纷纷估猜着:“祝科长不见了,又要打仗了!”功成名遂,祝榆生同志在滨海军区机关和部队获得了较高的声望。
(三)
1946年冬,祝榆生同志调到华东军政大学工作,先后担任训练部军事教育科长、教育部副部长。由于他在军事训练工作方面比较出色,荣立一等功。他为人表率,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可敬可亲。他经常和同志们在一起既谈工作,又拉家常,有时在乡村郊外走走,在城市街头漫步。1948年的春天,学校教学工作进入了最紧张最活跃时期,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课程,还要进行“三查三整”的新式整军运动。
学校第三期军事训练准备工作抓得比较紧。1948年3月,由陈铁君教育长、祝榆生副部长主持,召开队以上军事干部和教员的训练准备会议。会议期间,当进行兵种知识学习时,对改装的“平射炮”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以增强教学效果,充实感性知识,增强信心。这次试射,是祝榆生同志组织指挥,在校部驻地流坡坞西南角城墙边上,预先构筑好的经过沙袋加固的发射工事上进行。在200米的距离上,设置了地堡目标,进行了射击标定。在完成射击准备后,祝榆生同志逐项检查合格,命令一位教员装弹发射。这时,我们100多名队以上干部和教员列队于发射阵地两侧,等待着精彩的表演。一位炮兵教员将炮弹徐徐装进炮膛里,由于他有点慌,不到一分钟时间,便报告“装弹好”!祝榆生同志命令“拉火射击”,结果没有击发。他叫这位教员取出炮弹检查,由于未将炮弹送到定位,所以没有发火。接着又重新装弹,再拉火,还是不发射。这时,祝榆生同志有点着急,他判断还是因为炮弹没有送到定位,便走到炮位的右侧,叫这位教员同志离开,自已用右手伸进炮膛里,摸着炮弹,推动其向里运行,由于用力稍大,速度稍快,当炮弹底火触及炮 的击针而尚未拉火时,突然发出一声巨响,炮弹脱离炮口,飞向目标。我们正在观察,命中了!目标摧毁。可是,祝榆生同志却倒下去了,面色苍白,右臂肘关节下部断裂,大动脉血管也被切断,瞬间,鲜血染红了祝榆生同志的衣体。大家都沉默而痛惜地流下了眼泪。医务人员忙着抢救,包扎,找担架。
祝榆生同志负伤后,没有住进医院,住在学校门诊部,动了两次手术。第一次是从右臂肘关节下处切除的,经过观察疗效不好,又作第二次手术,全部切除了右臂,才稳住了伤势。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终于逐渐好起来。
祝榆生同志在治疗期间,从各级领导到广大干部,经常不断去看望他,盼他早日康复。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校长张云逸同志在余立金副校长陪同下亲自到病房看望祝榆生同志,并亲切地握住他的左手说:你是一位“独臂英雄”,为战争、为教育事业付出了代价,党和人民谢谢您!
祝榆生同志失去了右臂,但对人生、对未来却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并以顽强的毅力锻炼用左手洗衣服、写字、做一切事情,在不长的时间里,他的左手就练出了一手好钢笔字。在工作中,一如既往,继续为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而拚博。他用一支手又写出了新的篇章,于1948年下半年,试制成功了反坦克枪榴弹,能穿透三厘米的钢饭。他这种勇敢刚毅不怕牲牺精神,为大众所敬仰,被视为军大的楷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祝榆生同志在战争年代里为改善我军技术装备填补了空白。现已年近七旬,仍奋战在科研战线上,为我军设计新式坦克担负着总设计师的重任,勾划着新的蓝图。
谁在收藏
浏览:166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大漠长烟
    大漠长烟
  • 小懒熊
    小懒熊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