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十二中队的创建与发展

Chief 发表于2016-07-19 15:57:25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沿津浦铁路继续南下入侵山东,10月3日占领德州,继而占领恩县(今德州市平原县)、平原、陵县等县。12月23日,日军第10师团和步兵第118旅团分别从王判镇(今属滨州市惠民县)、曲堤镇(今属济阳县)、临邑以南等地区渡过黄河,大举南犯东侵,淄博大部分地区相继被日军占领。祖国的大好河山转眼之间就沦入倭寇之手,随之而来的是血染大地,生灵涂炭。
在这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时刻,从延安派来的红军和山东地下党的领导,身负重任,四处奔走,组织动员“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脱下长衫扛起枪,抗战打鬼子去”。党的号召很快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纷纷投入抗战的洪流,组成了一支支朝气蓬勃的抗日武装。发源于临淄石家毛托一带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成长并壮大起来的。
石潇江是这支抗日武装的主要组创者和领导者。1937年秋,辛店通惠小学校长石潇江和进步青年石一宸等人,经与从延安和中共山东省委派来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廖容标、姚仲明取得联系,他们利用同学、亲戚或朋友关系,在临淄县石家毛托、赵家毛托、大杨、小杨、大张、小张村一带的教师、青年学生和贫苦农民中组织联络人员,也一并开始搜集武器——向地主家“起枪”。有的地主视枪如命,又是花了很多“光洋”买来的,不愿把枪献出来,“起枪”小组先是向他们晓以大义,反复宣传是为了抗战打鬼子,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枪的出枪,有些地主看到不拿不行,尽管很勉强,最后还是把枪交了出来。有些地主老财顽固异常,任你磨破了嘴皮,也不肯交枪。对于这样的地主,就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使他“忍痛割爱”。
经过努力,到1937年底,一支拥有四五十支枪、五六十人的抗日武装就串联起来。有了人和枪后,就向黑铁山起义的领导人廖容标和姚仲明作了汇报,队伍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1938年春节过后,在发生铁山惨案的第二天夜里,为了防止万一,危及当地群众,队伍拉上了黑铁山,在长山县九区扎了根,卫固成了这支队伍的常驻村。
中队建立后,针对日寇在辛店屯兵设据点,并利用地主豪绅张金堂、郑萱亭等一伙民族败类建立维持会,妄图巩固占领区统治的情况,石潇江、石一宸根据姚仲明的命令,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制定作战方案,选拔熟悉辛店情况的石次昆、郭俊忱等20余人,组成奇袭队,成功地智歼了驻辛店车站的维持会。日本翻译官王乃卓被当场击毙;张金堂等维持会全部人员被活捉,并押回部队驻地,后经教育予以宽大处理,全部释放了他们。
1938年春,十二中队奉命到胶济铁路南的淄川、博山一带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他们在张(店)博(山)铁路线和胶济铁路湖田段,连续伏击敌人的军用列车,有力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震慑了民族败类的卖国求荣行为,提振了人民群众抗击日寇的信心。20多个煤矿工人积极参加了十二中队,建立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迅速展开。
初夏,部队又转移到胶济路北侧活动。当时参军的人越来越多,但武器严重不足,出现了人多枪少和吃饭穿衣困难等问题。金岭镇有个大资本家叫丁珍亭,开有钱庄、皮行、药店等,济南、青岛等地都设有店栈。这个资本家与日伪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不但不支持抗日活动,还妄图搞垮我们部队。石潇江决定教训他一番,并弄点物资解决一部分困难。为此选拔了石广耀、郭俊忱、刘振功等20余人,共同分析情况,制定了智取丁珍亭的方案。在一个集市之日,他们有的挑担、背筐、提篮,有的化装成地主绅士、教书先生、学生,还有的扮成讨饭的,伴随着赶集的人群,相继进入到丁珍亭家附近。刘振功背着钱褡子走进丁珍亭的药店,取出药方交给站柜台的伙计,因处方上珍贵药品多,伙计无法处理,丁珍亭出来应酬,等他去里屋取药时,刘振功急速跟进去,左手向丁珍亭的背上猛击一掌,右手的枪口对着丁珍亭说:“丁老板以后忙吧!今天石潇江队长请你赴宴去!”此时丁珍亭吓得魂不附体,只好顺从。到了卫固的寺庙大院后,在党的政策感召下,丁珍亭答应捐出长短枪10余支,收音机1部,大洋500元。战士们看到丁珍亭派人送来的武器,又换上了新装,更增添了抗日的斗志。
地主的枪基本上“起”光后,鬼子的枪一时又拿不到手,大家都很着急。石潇江洞察到伪陈瑞符部联日反共,失掉民心,内部人心混乱,该部宣传队秘书宋亮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若能因势利导,定能奏效。宋亮自幼勤奋求知,立志救国,是个富有民族感和自尊心的人。抗战前宋亮就与石潇江相识,二人感情融洽,亲密无间。家乡沦陷后,石潇江组织抗日武装打击敌人,他深受鼓舞,渴望早日参加抗日救国的行列。分析了以上情况后,石潇江决定由石一宸深入临淄西关,寻访宋亮,共议抗战大计。宋亮和他的爱人时文英对石一宸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占区,表示敬佩。经过密商,宋亮决定弃暗投明。
宋亮因经常在部队、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反对卖国求荣,故在军队中有较高的威信,也结交了不少有民族气节的官兵。经他反复考虑,先做陈部连长郑新斋的工作。宋亮与郑新斋多次密谈,郑新斋受到很大的教育,表示愿意同宋亮一块脱离虎口,投靠八路军,走抗战之路。宋亮、郑新斋和几个骨干分子共同议定了出城的计划和措施。一天宋亮扮演成双枪战士,带领宣传队要出城搞宣传,郑新斋带领队伍装作出城搞军事演习。走到城门时,哨兵从城墙上走下来,郑新斋连忙从后面赶上来,大喝一声“开门让宋先生出城公演”,哨兵看到连长态度威严,不敢怠慢,迅速开锁敞门。宋亮一出城门,像脱了绳的野马向前疾奔,郑新斋带领的人员随后紧跟。当队伍走出西关门外时,石一宸带领的抗日队伍早已埋伏在青纱帐里等候迎接。
1938年7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二中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八团二营。秋,奉命调往鲁中军区四支队执行新的任务。长期转战在新泰、莱芜、蒙阴、沂水、淄博一带,在打击日伪军和反击国民党顽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投降后,这支英雄的部队奉命挺进到东北地区,编入了第四野战军的战斗行列,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又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 第十二中队的创建与发展》褚继友根据石一宸和郭俊忱回忆录整理 来源:淄博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浏览:111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宝子
    宝子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