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萍烈士传略

Chief 发表于2016-07-19 17:40:55
孙健萍(1916—1947),原名孙凤坦,从事革命工作后改名健萍,取坚强之意。1916年,出生于高苑县洼里孙村(现高青县唐坊镇东洼村)一个农民家庭里。1932年,考入青州十中。1935年,考进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他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联”“民先”等组织,成为济南高中抗日救亡组织的领导骨干。
1937年7月,孙健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他受中共山东省委的派遣,回家乡高苑发展党组织和创建抗日武装。在返回途中,先去长山中学与党组织负责人姚仲明取得联系,迅即回到家乡参加了“高苑县旅外大中学生抗日联合会”。他以高苑县三区元河镇小学为联络点,以小学教师和学生为对象,大力发展“抗联”成员;又以办夜校为名,办起“抗日游击训练班”,为建立高苑抗日队伍培养了一批骨干。
1938年6月,孙健萍发展优秀的“民先”“抗联”成员孙凤惠、吴子敬、郑自修、孙作善入党,建立了高苑县第一个党小组,他任组长。不久,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华北游击纵队十三支队司令周胜芳占据高苑后,将高苑县保安队改编为其所属的第十六梯队。为了争取掌握武装,孙健萍和孙凤惠等共产党员进入十六梯队的政训处,创办《砥砺周刊》。《砥砺周刊》刊载八路军抗击日寇及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的消息,引起国民党顽固分子的群起攻击。为保存革命力量,孙健萍和孙凤惠退出政训处,回到高苑三区,把教育争取三区中队作为工作重点。经过工作,三区中队的官兵看清了周胜芳、朱仲山消极抗日的实质,表示待机脱离十六梯队,参加抗日队伍。之后,高苑抗日队伍成立,三区中队在崔宗元带领下集体反正起义。
1938年10月下旬,孙健萍、孙凤惠代表高苑党组织出席清河特委在临淄苇子河召开的县委书记和党的活动分子联席会议,会议要求迅速发展党组织,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建立抗日武装,创建小清河西北地区抗日游击区、根据地。这时,高苑籍爱国人士、国民党威海特区专员孙鸣岗路过高苑,孙健萍通过孙鸣岗的胞弟、中共党员孙明光,与孙鸣岗取得联系,在其支持帮助下,于1939年春节期间,建立了高苑县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团第二梯队,并成立共产党临时特别支部。孙鸣岗任司令,孙健萍任党支部书记。不久,孙健萍又先后发展吴新民、吴新悦、孙光策、孙凤兰、杨由伦等10名抗日积极分子入党,并把他们大都安排到二梯队中,加强党组织的力量,保障了党对二梯队的领导。
孙健萍、孙明光等坚持把团结友军、抗击日伪、反击国民党顽军作为二梯队的根本任务。1939年2月,夜袭高苑城,惩处汉奸刘恩鸾;设伏于王庄,袭击日伪汽车。3月初,疾驰青城,援救友军梁建章部,粉碎国民党顽军挑起的摩擦战斗。二梯队勇猛善战,声震高苑、青城和北邹长地区。
6月初,孙鸣岗、孙健萍奉命带二梯队随八路军三支队开赴章(邱)齐(东)边区,驻守韩家庄。6日拂晓,遭日军重兵包围。孙健萍率部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损失较大,分散突围后回到高苑。这时,高苑已被敌人控制,二梯队处在日伪顽三面包围夹击之中。国民党高苑县保安团团长朱仲山瞅准这一时机,于8月12日勾结国民党杜孝先、张景南部袭击二梯队,二梯队在老官庄阻击敌人后,转移到史家、杜家一带,被敌人包围,展开激战,孙健萍突出重围,孙鸣岗被杜孝先部俘获。后孙鸣岗被放出,从此离开了高苑。经此战斗,二梯队已弹尽粮绝,被迫分散插枪活动。
形势险恶。10月,中共清河特委令八路军三支队接应二梯队,孙明光带50余人随三支队南下鲁南整训,被编为三支队第三大队,孙明光任大队长。孙健萍则留守家乡,转入地下斗争。
朱仲山、张景南重新控制高苑县后,四处搜寻孙健萍,并烧毁其房屋,掳走其父。孙健萍不顾家庭损失和个人安危,秘密地走村串户,鼓励党员坚持斗争。1940年3月,以二梯队部分战士为骨干组建起三、四区中队,积极开展抗日活动。5月,清河区国民参议会、行政公署成立大会在临广边区王高村举行,孙健萍、董焕章等作为高苑县代表出席大会。孙健萍返回高苑后,积极着手组建农、青、妇群众抗日组织和乡村政权,以三、二、四区为中心,掀起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高潮。
高苑城据点的日伪军调集重兵扑向三、四、二区,进行残酷的“扫荡”。孙健萍向三支队首长提出“诱敌深入,关门打狗”建议。杨国夫司令员决定在魏家堡村设伏,歼击日伪,并指示孙健萍带地方武装配合作战。9月21日凌晨,孙健萍带领三、四区中队,先对魏家堡村头的公路进行了破袭,待乘汽车而来的日伪军到村头时,边打冷枪边撤退,诱敌深入。当日伪进入伏击圈时,他们又绕到敌人背后,断敌后路,并将敌人的两辆汽车烧毁。魏家堡战斗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孙健萍带领地方武装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全歼日寇一个分队、伪军一个排,首创了清河区全歼日寇一个分队的战例。
1940年10月,中共高苑县委员会、高苑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孙健萍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1941年6月,被选为高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为了保卫抗日根据地,孙健萍带领干部深入各村庄,建立健全农青妇和民兵组织,建立各区中队和县大队,并兼任县大队队长。日军多次以“铁壁合围”和“拉网清剿”的战术扫荡抗日根据地,他指挥县区武装,凭借群众掩护和四处贯通的“抗日沟”,与敌周旋,摆脱敌人的多次大规模合围,并捕捉有利战机,袭击歼灭敌人。
1943年后,日寇在高苑境内十里建据点,五里竖炮楼,妄图“分割”“蚕食”抗日根据地。面对敌人的新花招,孙健萍动员群众实行“坚壁清野”,使敌人抓不到夫、抢不到粮;又指示党员、干部带头回村,在敌占区建立起两面政权,应付敌人。同时,带领指挥县区武装,埋设地雷,破袭公路,打麻雀战,骚扰敌据点,并最终把日伪军赶出了高苑。
抗战胜利后,孙健萍和县委书记王乐三等领导全县人民在减租减息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改革、大生产、大参军和支前运动,为巩固建设高苑解放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3月,孙健萍调任中共周村市委副书记兼周村市长。8月下旬,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直逼胶济铁路张店、周村一线。9月1日,孙健萍和市委书记宋怡翔带领市直机关撤离周村。为了组织地方武装监视、袭击敌人,孙健萍决定去找一度与市委机关失去联系的周西武工队,当找到周西武工队返回至鹤伴山时,遭敌人重兵包围。孙健萍带领部队奋力突围,不幸身负重伤被俘。当天夜晚,就义于章丘普集村北河滩。当时因环境恶劣,未收其遗骨,仅以衣冠葬之。
(高青县史志办)
谁在收藏
浏览:185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遇见
    遇见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 思目
    思目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