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国民党政权纷纷南逃。10月,韩子恒和孙向辉等人,以串乡赶集“打彩”的形式,宣传抗日,发动群众,不久被推举为长山县六区区长兼区中队队长。他在长山县六区各村建立了“联庄会”,并到刘家套村组织青年农民成立“武装自卫团”。1937年12月黑铁山起义后,韩子恒与马耀南等起义领导人取得了联系,成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外围组织。
1938年1月,日寇一艘快艇顺小清河由济南开往羊角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员廖容标得知这一情报,立即与韩子恒联系,共同伏击敌军,廖容标带队在南岸,韩子恒带队在北岸。中午,汽艇进入伏击圈,两岸枪炮齐鸣,对准日寇猛烈扫射,将汽艇击沉,毙伤日军12人。这是清河地区打击日军的第一仗,影响极为深远。
小清河伏击战后,他以区中队为基础,发动群众,扩大武装,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人。3月,带领队伍加入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任第十九中队队长,李寿岭任指导员。10月,由李寿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韩子恒奉上级指示,率部越过小清河,开辟清西地区抗日根据地。2月下旬,韩子恒和李曼村政委率领三支队基干一营一部突破了国民党在小清河的布防,北渡小清河进入了高(苑)邹(平)长(山)边区的陶塘口一带。陶塘口村是韩子恒的家乡,韩子恒和李曼村把陶塘口一带作为活动基地,向西发展、向北深入,在周围几十个村庄发动群众组织民兵联防,并不时袭击敌人。3月上旬,基干一营二连和邹长五大队来到小清河北岸的南寺庄进行宣传工作。忽然,村外枪声四起,原来齐东据点的日寇乘汽车前来围攻。中午时分,日寇依仗优势的炮火和施放瓦斯毒气,向村内发起猛攻。韩子恒和李曼村率领部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沉着指挥,痛击来敌,毙伤敌数十人,直到黄昏才撤出了战斗。这次战斗,重挫了敌人的气焰,振奋了民心士气。
是年2月底,八路军三支队对盘踞在高苑一带的国民党保安二团团长朱仲山展开了攻势。韩子恒利用与朱仲山的同学关系,深入虎穴,经过多次谈判,迫使他答应了与我军互不侵犯的协议。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斗,八路军逐渐站稳了脚跟,相继开辟了高苑三区的寨子、洼里孙、玉皇堂、老官庄等几十个村子为根据地,疏通了广北和邹长根据地之间的红色走廊。
9月下旬,三支队改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基干一营扩编为三旅八团,谭祖本任团长、李曼村任政委、韩子恒任参谋长。从此,在清西地区有了一支强大的革命队伍。
10月15日,国民党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不甘心春末夏初在广博边境会战中的失败,指使国民党第五区专员兼旅长刘景良再次纠集十区专员兼旅长薛汝华、八旅旅长周胜芳,向驻扎在田镇以北史杜一带的八路军三旅发起攻击。凌晨,周胜芳的特务团、朱仲山的保安二团和薛汝华部约1000人,偷袭驻扎在杜家村的八路军三旅八团。在团长谭祖本、政委李曼村和参谋长韩子恒的指挥下,三旅八团展开猛烈反击,将敌人击溃。
1941年,韩子恒任八路军三旅八团(即清西二团)三营营长。在长白山区,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突破4000多敌人的合围,所属无—伤亡。
1942年秋,根据上级指示,清西二团改编为清河军区第二分区兼清西独立团。许云轩任分区司令员兼独立团团长,李曼村任分区政委兼独立团政委,韩子恒任分区参谋长兼独立团参谋长。他们制定了一个新的战斗方案:夜袭东范。东范是张景南的盘踞点,他手下拥有一个团的兵力,军备优良,其中一部分人投降了日寇,在清西一带造成恶劣影响。半夜时分,部队冒雨行军六七十里,包围了东范。他们用木棒裹了棉花沾上煤油,沿城墙插了一圈火把,把天空照耀的如同白昼一般,然后对敌人展开了攻心战。这支汉奸武装被吓破了胆,没打几枪就投降做了俘虏。
1943年1月14日夜晚,日军调集万余重兵,集结张店“讨伐队”和清西各据点的敌伪军合围清西地区,独立团陷入敌军重围。面对这异常的恶劣态势,许云轩和韩子恒决定:采用“外线突围”的战术,兵分两路,连夜向根据地边缘转移,如被敌人发现,则以迅猛的动作,向敌人背后机动,插到敌占区,与敌周旋。
15日凌晨,韩子恒带领部队向正北方向迅速转移。部队进入了田镇附近的田郭村,侦察员陆续回来报告:田镇、寨子等地均发现敌人。韩子恒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决定将部队折回去,到耿家、河西一带去。天将破晓,集结在田镇、寨子的敌人已开始行动。抗日沟内挤满了逃难的乡亲。10点钟左右,部队来到了敌占区的庙子村,欲稍事休息。突然,几声枪响,八路军与高苑方向西犯之敌遭遇,继而田镇、寨子的敌人跟踪而至,从四面八方向庙子村袭来。八路军向西、南两方几次冲杀,突围受挫。韩子恒组织队伍,由孙连长带领机枪班火力掩护,从东北面杀出了一条血路,冲了出去。午后,当韩子恒和九连的战士们冲到大邵家东北、接近大王家时,被四面聚拢来的敌人团团围在一片开阔地里。韩子恒号召部队“只要还有一个人、还有一口气也要同鬼子血战到底!”在他的指挥下,九连与敌人展开血战,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拼断了用枪托砸,枪托砸断了,就用拳打脚踢牙齿咬。战斗中韩子恒的大腿、腰部和左肩身负三处重伤,他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时年仅37岁。战后,清河区《清河日报》称之为“抗战的损失”“清西人民的最大悲痛”。当月下旬,清河军区组织清西地区党政军数百人为韩子恒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韩子恒兄弟三人,韩子恒排行老二。老大韩德亭、老三韩秀梓也都投入了抗日救国的洪流,被人们誉为“一门三英雄”。1944年,韩子恒的长兄、抗日民主政府区长韩德亭,也在敌人的一次扫荡中,牺牲在了率领区中队突围的路上。他的家乡陶塘口村,在抗日战争期间,在韩子恒的带动影响下,很多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据《高青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陶塘口一个村有36名革命烈士,总数位列高青全县第一。
(高青县志办)
浏览:37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