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华,原名杜永海,幼名海生。1915年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天林乡杨寺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中共南部(县名)县委在地处阆中、剑阁、盐亭三县交界的升钟、保城等地发展党员,1930年成立农民协会。1932年3月和7月,党在升(钟)保(城)地区成立了游击队。1932年10月,党发动和组织了震撼川北的升保农民武装暴动。杜光华积极、勇敢地参加了这次武装暴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杜光华所在的地方武装编入了红四方面军,至此,他的军旅生涯正式开始。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取得嘉陵江战役胜利后,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开始长征。杜光华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与家乡的亲人也从此失去了联系。
杜光华在长征途中多次荣立战功,历任红一团的通讯班长、排长、连长等,经历了长征的全过程。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杜光华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称“老六团”,平型关大捷的主力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平江起义团。以下简称老六团)当连长。1937年9月,杜光华参加了名扬中外的平型关大战。1938年8月他又随老六团参加了山东梁山地区歼灭战,此役,老六团歼灭日军600多人。杜光华荣获模范连长荣誉称号。
1939年后他任老六团参谋长、副团长。此间他陆续读了不少马列著作以及有关游击战、运动战的军事理论书籍,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迅速提高。
杜光华指挥作战非常顽强、骁勇,从来都是置生死于度外,在任何强大的敌人面前,他都无所畏惧。1940年1月26日,我军攻打山东郯城。盘踞在这里的日寇和伪军凭依着坚固的工事和精良武器扼守城池,我军几次强攻皆未破城。此战主攻部队为二、四团,老六团负责增援。当时老六团的兵并不多,只有四个步兵连、一个特务连和一个炮排。当夜主攻团发起攻城,几次冲击皆末奏效,伤亡很大。时任副团长的杜光华分析敌我态势后,建议团长贺东生向上级请战,要求变打援为主攻。师部同意了杜光华提出的建议,决定选择敌人薄弱部位,采取爆破强攻的方案。接到任务后,杜光华与贺东生立即研究了作战计划。杜光华请缨亲自率队伍攻城。在召集排以上干部作了动员后,他斩钉截铁地说:“郯城纵然是铁打的,也要坚决把它砸烂。今晚我和大家一起攻城,攻不破,谁也别想回来”。杜光华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激励了全体指战员。当夜,在杜光华的带领下,集中了团里所有的炸药,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爆破敌墙的战斗。前面的爆破手倒下了,后面的又接着冲上去,一次次进击延续到凌晨四时,终于将敌城墙炸塌。我军胜利占领了郯城,俘虏千余人。
1944年,杜光华任胶东三大主力团之一的十四团团长。11月17日,十四团奉命开赴郭城一带,打日伪赵保原民团。下午3时,部队进至长沙堡高家长沙南山时,前面发现日寇大岛部队与伪军1500余人,杜光华当机立断,改变作战部署,指挥部队抢占长沙堡附近高地,伏击敌人。下午5时,日伪军进入埋伏圈。杜光华命令一营在正面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敌人顿时乱作一团,牲口、粮食、衣物丢得漫山遍野。日伪军怆惶应战,虽组织了几次冲锋,均被我一营、三营击溃。日落后,日伪军又组织突围,战斗异常激烈,杜光华镇定自若,迅速调整部署将敌截住,多次打退敌人的疯狂冲击,战斗取得了全面胜利。胶东军区首长给十四团全体战士写了慰问信,以示嘉奖。
1945年2月,杜光华率部参加了讨伐大汉奸赵保原战役。他指挥十四团在右路打击由乔家泊、昌山院、莱阳城等地的援敌。战斗由2月11日一直打到12日深夜。十四团打退了敌第3团的进攻。击溃敌伪自莱阳城来援的一个营。赵保原由老巢万弟村地直道逃跑后,十四团奋力截住逃敌。在撕杀中俘敌300余人。十四团一部与联卫军合围,残敌大部被缴械。万弟被我军全部占领。此役战果辉煌,毙敌团长以下2000余名,俘敌7370名,打散敌军2000余名。
此后,杜光华率十四团参加了平西战役、古庄、小河子战斗,以赫赫战功迎来了祖国的光复。
浏览:9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