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平之战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集体和个人。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在四平之战中牺牲职务最高的将领——辽吉纵队独立1师师长马仁兴。
马仁兴是河北省平乡县人,早年参加过北阀战争,曾在冯玉祥手下任职,在国民党军队中官至师参谋长。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率部起义投入到八路军队伍中。四战四平他参加了三次,在攻坚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43岁。
1904年农历8月16日,马仁兴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后张范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其父马乾元是村中小学教师,母亲张氏,勤劳善良,操持家务。少年时代的马仁兴善思寡言,但胆子很大。平时他和小伙伴玩耍,有时玩到天黑,小伙伴不敢回家,他就主动把小伙伴送到家,自己再回家。在家里他经常帮父母种地、割草,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小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受父母的影响,马仁兴从小就喜欢读书。读书时他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只要有书看,什么热闹的事情也别想把他从书中拽出来。每逢过年,别的小伙伴都有新衣服穿,可他却要母亲把买新衣服钱省下来给他买书看。因此他读了许多书,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岳飞、杨家将、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爱国将士的事迹,他从书中看过,也听父亲讲过,他为英雄们的壮举所感动,立志要保家卫国。
1921年,16岁的马仁兴为生活所迫,到陕军第3混成旅当了一名士兵,时值国内军阀混战,马仁兴常常为国家的兴亡而担忧,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夜深人静五更寒,半轮残月照窗前。外侮内患扰神州,何时旭日照人间,哺乳虽重母病危,巢毁岂能有完卵。到处黄土皆埋骨,血染征袍何堪怜。”为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又投奔国民第3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之声鼎沸,蒋介石却坚持不抵抗政策!对此马仁兴极为不满,对国民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三民主义产生了动摇。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38年马仁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在河南林县率部参加八路军。从此,他真正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仁兴随部队来到了东北,在东北两年时间里,他驰骋辽吉战场,屡建战功。四战四平他参加了三次,一战时任前线副总指挥。1946年3月17日凌晨,一战打响时,敌人还在睡梦中,我军几支不同建制的部队共6000余人,向四平发动攻击。任攻城副总指挥的马仁兴,率领部队迅速突入城内,很快占领了四平气象台小楼。守城敌人是一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战斗仅用十个小时,四平即被我军占领,歼灭国民党保安部队3000余人。
四平解放后,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北犯,四平市成立了卫戍司令部。马仁兴任卫戍司令,负责四平市区的城防工作。他抓紧一切时间,加强对部队的战备训练,在市民中扩大东北民主联军的影响。
四平保卫战打响前,他多次召开干部会、群英会、动员会,分析敌情,鼓舞士气。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四平各个角落,他结合自己的调查,写出了“四平战斗防御计划”。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马仁兴几乎没睡上一个好觉,眼睛熬红了,人也消瘦了许多。他面对强敌,指挥若定,同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新一军整整激战了一个月。
爱兵是马仁兴的一个特点,他常说:“干部的具体工作是爱兵,是关心战士的健康。”平时,他喜欢和干部战士谈笑、聊天,了解他们的出身、婚姻状况及爱好。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战士们都爱亲近他,亲切地叫他马老头。他对干部的自然情况、性格特点都了如指掌,就连谁有什么病他都清清楚楚。在他的工作手册中,记载着114名干部的名字,其中附有履历的营以上干部就有77人。因此,他在工作和作战中能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在干部战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马仁兴处处关心别人,而对自己却十分严格。工作中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生活上,更是苛求自己,艰苦朴素。一张狗皮褥子,毛已经磨去了一大半还坚持用着。一双鞋穿破了,他就一针一线地去补。警卫员对他说,再换一双吧,他却笑着回答:“补鞋也是咱军队的传统啊,可不能丢了啊。”他有一件黄呢子大衣,上面补了好几块颜色不同的补丁,看上去很难看,警卫员几次要给他换新的,可他说什么也不让。他对党无所求,可他却把自己的长子贡献给革命,儿子先于父亲牺牲在抗日前线。
作为一名指战员,马仁兴不仅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就是在战术研究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工作手册中有对战术研究的心得,有对“利用城关打敌堡,利用十字街阻敌反冲锋”的详细而具体的分析。听说兄弟部队利用炸药爆破,杀伤力强,效果好,他就积极在部队中推广,组织战士学习爆破知识。他亲自编写了《领导方法》、《战术研究》等七种教材,供指战员研读。
1947年6月22日,马仁兴率领部队从道西北侧向道东进攻。随着我军攻占范围的扩大,敌人防守区域越来越小,然而敌人兵力密度随之增大。造成马仁兴的部队仅一夜间就伤亡五六百人。上级得知情况后,决定由其他兄弟部队来接替马仁兴部队继续向道东进攻,马仁兴率部队撤至四平西郊休整。
23日晚,马仁兴的部队全部撤了下来,为了便于与十六师交接,马仁兴和指挥所的同志来到四马路街北端铁道下的涵洞里。马仁兴惦记着前线的战况,他和参谋长黄忠诚走出涵洞,两人一起分析着战况的进展,马仁兴还为没有配合好兄弟部队攻入道东而自责。就在这时,从路东方向飞来一颗流弹,击中了马仁兴的胸部,他没有来得及说一句话,就倒下了,马仁兴牺牲时年仅43岁。
为了纪念马仁兴这位优秀的指挥员,1947年8月25日,马仁兴所带领的辽吉纵队独立1师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遗体被安葬在齐齐哈尔市西满烈士陵园。辽吉省委决定,追认他为“辽吉功臣”。在白城市建立了马仁兴将军纪念碑,党政军领导分别为他题词。四平市政府也将四平最繁华的四马路街,命名为“仁兴街”。(作者:袁源)
浏览:28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