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龄幼年勤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不久,一个巨大的灾难降临到整个中华民族头上,他的学业中断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向苏北, 1938 年 5 月占领了徐州,接着苏北的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
这时,朱嗣龄已十七岁了。他目睹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血腥暴行,只恨自己报国无门。 1939 年初的一天,他的家乡来了一些穿军装的人,说是要抗日打鬼子,号召大家报名当兵。朱嗣龄满腔热情的报了名。到部队以后才知道,他参加的是不打鬼子,专门骚扰老百姓的国民党军队,过了不几天,朱嗣龄就找机会跑掉了。
1939 年 4 月的一天,又有人向朱嗣龄和另外几个青年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告诉他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希望一切有志于抗日的青年参加八路军。听了八路军宣传员的话,朱嗣龄来到八路军抗战公学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初步懂得了要进行共产主义革命的道理。他的心里豁亮了,感到自己可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因此,他学习非常刻苦,下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干一辈子革命,打垮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在学习将要结束时,由王万升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学习结束后,朱嗣龄被编入八路军陇海路南进支队第三团当战士,参加了与日寇华北、华中派遣军,国民党政府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率领的顽固派军队以及伪军、土匪的多次战斗。他作战积极勇敢,肯动脑筋,很快被提升为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和副指导员, 1939 年 11 月任指导员。
1940年 7 月,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入苏北开辟抗日根据地。朱嗣龄所在部队编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他本人由于工作需要被派回家乡涟水县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在地方党组织的密切合作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朱嗣龄组织起一支新的队伍。 9 月间,他带着这支部队并入刚刚组建起来的淮河大队。淮河大队隶属于八路军第五纵队,朱嗣龄任淮河大队政治处组织干事。 1941 年 1 月 28 日,八路军第五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下面所属各部队不变。部队改编时,朱嗣龄升任淮河大队二营教导员。 1941 年 3 月,新四军第三师派出部分干部成立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淮海军区。淮河大队隶属于淮海军区,在 1941 年一年的时间里,多次配合三师主力部队袭扰打击日、伪、顽、匪。 7 月到 8 月,淮河大队配合主力粉碎了日、伪军“分进合击”的七月扫荡。不久淮海军区及其所属各地武装大队划归新四军三师十旅统一指挥。 10 月,新四军部分主力部队在陈毅同志亲自指挥下,发动了围歼国民党顽固军王光夏部队的陈道口战役,朱嗣龄率淮河大队二营与淮海区其他兄弟部队一起担任了对宿迁、泗阳两县敌人的警戒和打援任务。淮海区各部队积极配合肃清了盐河以西的土匪,维护了淮海抗日根据地的治安,保障了主力部队顺利地歼灭王光夏部一千余人。 11 月到 12 月间,朱嗣龄率部与兄弟部队一起积极打击日伪军对我抗日根据地的袭扰,伪军余士梅部在我军打击下,终于放弃盘踞淮海区的企图,窜回东桥地区。
从 1942 年初开始,日伪军对苏北抗日根据地加紧推行“清乡强化”、“蚕食”等政策,派出大批日伪军进剿抗日根据地,朱嗣龄率部与兄弟部队一起,在淮阴、涟水地区参加了多次打击日伪军,反对“清乡强化”的战斗。同年夏秋之季,朱嗣龄到新四军的“抗大分校”学习了四个多月,参加了整风整训和大生产运动。
1942 年 12 月,淮海军区各部队进行改编。朱嗣龄被编入淮海军区四支队任指导员, 1944 年 3 月朱嗣龄被调到四支队整风队任党支部书记。 9 月奉调到淮海军区中级干部整风队参加第二阶段的整风,同时他也利用整风的间隙更加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
经过四个多月的整风学习,朱嗣龄在政治、军事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1945 年 1 月整风结束后,他回到四支队十一团三营任教导员。这时我苏北抗日军民正在为保卫根据地与伪军孙良诚部作战。 2 月 12 日,朱嗣龄率部参加叶圩子战斗打援,攻克了淮阴、涟水之间的小张集;3 月上旬与友邻配合,向盘踞在灌云县东部潮河以北地区的伪军徐继泰部发起攻势,先后攻克了三岔口、张湾、茶庵等十二个伪军据点。 4 月 24 日率部参加阜宁战役,在小顾庄阻击增援大顾庄的伪军,援军挨打后仓惶回窜,保证了三师主力顺利攻克阜宁城。 7 月初,朱嗣龄率部与友邻部队一起又攻克了张庄朱码头据点。战后,朱嗣龄调任四支队政治处组织股长。
8月10日我解放区军民和苏联红军开始了对日寇全面受降的准备工作。淮海军区四支队编为三师十旅第二十八团,朱嗣龄仍任团政治处组织股长。8月15日三师十旅到达沐阳县南集结待命,补充兵员,准备担任大规模机动作战的任务。 10月 8 日,朱嗣龄告别了家乡,随部队踏上了进军东北的征途。
朱嗣龄随部队轻装兼程,晓行夜宿,进入热河境内;11月29日在义县一带布防,掩护主力部队休整。在五十余天的行军过程中,朱嗣龄坚持深入连队,及时了解部队战士的思想状况和执行群众纪律等情况。因此,他对部队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及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一些部队管理和组织建设的好方法。
1946年l月,朱嗣龄随部队继续北上,2月抵彰武地区。3月18日,朱嗣龄随部队参加了攻克战略要地四平的战役。5月中旬,蒋军以重兵围攻四平。朱嗣龄随部在中长路东侧阻击蒋军,与敌新六军第十四师激战一日。他在战斗中表现特别英勇,受到同志们的赞扬。这一时期朱嗣龄除了经常深入连队搞好日常工作外,仍然抓紧时间苦学马列、毛主席著作,还抽出时间来帮助团部和连队的一些同志学习。 9 月,朱嗣龄所在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十三团,他仍然担任政治处组织股长的职务。1947年1月到3月,朱嗣龄随部队参加了一下江南、二下江南、三下江南战役。3月8日,五师南渡松花江,包围了据守靠山屯的残敌,激战一天,歼敌千余人。
1947年5月,朱嗣龄随部参加了怀德攻坚战斗外围打援的作战行动。5月17日中午,敌八十八师先头部队在飞机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向我十三团阵地发起猛烈冲击,朱嗣龄和一、三营指战员顽强抗击,坚守了阵地。到了黄昏时分,他又率领部队主动从正面向敌人冲击,十三团迅速地攻占了小高家窝棚、陈家炉、赵家店等处并将敌人一个团压缩在一片狭小的区域内,为我军主力歼灭大量援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8日,十三团将龟缩在唐家窝棚的敌人歼灭,而后朱嗣龄率二营向大黑林子方向追歼南逃之敌,他带头英勇冲杀,将一部分残敌追上消灭。战斗刚刚结束,他不顾极度的疲劳,又带着人去打扫战场,掩埋烈士。
(原载《东北解放战争烈士传》作者张一兵 本文有删节)
浏览:96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