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家井子是山东省邹平县小清河南平原上一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1939年6月,山东清河军区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率部队来到这里休整。我当时担任杨副司令员的警卫员。
6日拂晓,
我突然被一阵激烈的枪声惊醒,一骨碌爬起来,只见杨副司令员穿衣提枪,匆匆走出后院。我赶紧把行李装进马褡子里,跟着他来到刘家井子村的北门围墙上。这时天色灰蒙,雾气腾腾,只听远方枪声时急时缓,却看不清敌人。于是,杨副司令立即派人前去侦察,并设法和各团联系。
原来,这里地处济南侧翼,敌人十分敏感,我军刚到不久便被他们觉察。于是,敌人集中济南、惠民等据点的6000余名日伪军,配属骑兵、炮兵各一部,包围了刘家井子村,妄图消灭我军。
随后,支队首长和各团领导在刘家井子村东北角的大庙里,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布置作战方案。支队首长作出决定:集中主要兵力、火力防守北门和东门,阻击敌人。同时,控制西门外道路,作为必要时转移路线。我清楚地记得,当时马司令员对杨副司令员说:“老杨,你当过红军团长,这次就看你的了,狠狠地打,打个大胜仗,借机扩大我军的政治影响。”“有司令员撑腰,要我干么都行!”杨副司令员坚定地说。
会一散,我跟随杨副司令员出了北门,察看周围地形,检查和调整兵力部署。刘家井子村周围有一条2米多宽、1米多深的壕沟,并有一道4米高、3米宽的围墙。听乡亲们说,这是以前为防土匪修建的。围墙的四门和四角均筑有炮台,安放着8门“五子炮”。这种炮装黑色火药,用生铁块作炮弹,能打到200米开外,炮弹落处横扫一片,我们称之为“铁扫帚”。
负责指挥“五子炮”的是修械所长吕夫禄同志。他看见我们兴奋地说:“副司令员,今天俺这‘铁扫帚’要横扫小鬼子,好好威风威风!”杨副司令听后说道:“今天是场恶战,‘五子炮’要大显威风,一定要放近打!”接着,杨副司令又检查了位于刘家井子村东北角坟地的迫击炮排阵地,以及西北方向十团特务连阵地。
2
不一会儿,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晨雾渐渐散去。我刚把望远镜举到眼前,枪声就响了起来。顺枪声方向望去,果然,敌人从刘家井子村北边首先发起进攻。金黄的麦地里,日军的太阳旗飘飘摇摇,刺刀在阳光下反射着寒光。在日军指挥官周围,凶狠的警犬前后乱窜。
杨副司令见日军队形密集,决定先用“铁扫帚”横扫敌人。但吕夫禄几次提出开炮,都被杨副司令制止了。我右手紧握匣子枪,站在杨副司令的身边,保护首长安全。
敌人越来越近,200米、100米、50米……“打!”杨副司令话未落,“五子炮”已经射向敌人,只见走在前面的鬼子被打倒一大片。官兵们越打越勇,吕所长索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指挥战士们开炮。正当“五子炮”大显威风的时候,迫击炮排的两门迫击炮在排长李凤年指挥下也开了火。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往敌群中落,炸得敌人滚的滚、爬的爬。
下午两点左右,刘家井子村北门外战斗未停,东门的激战也开始了。日军集中四五门山炮向我军轰击,然后发起了冲锋。坚守该阵地的我特务团一、三连官兵,英勇战斗,寸土不让,连续打退敌人5次冲锋。看到敌人攻势很猛,杨副司令命令他们撤到围墙上,凭险坚守。已占领了刘家井子村东北角坟地的日军,用山炮将村东围墙炸开一个缺口,一群日军紧接着冲了上来。围墙上的一、三连勇士们居高临下,一排排手榴弹投向敌群,各种火器齐射,很快把敌人压了下去。然后大家赶紧修复阵地,准备抗击敌人更凶猛的进攻。
正如支队首长所料,不一会儿,日军又开始轮番冲击。我们迅速组织“神枪手”,专打敌人的指挥官。指导员孙化利沉着应战,一人就打死了18个鬼子。在我军的顽强抗击下,敌人伤亡惨重,刘家井子村东门外日军尸横遍野。
3
面对官兵们的顽强抵抗,日军气急败坏,一些日本兵脱掉了上衣,光着膀子向东围墙冲来。危急时刻,我们在北门的部队迅速赶来。班长赵衍庆带领全班战士,端着刺刀,天崩地裂似的一声怒吼,猛扑过去,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肉搏战。围墙上刀光闪闪,杀声震天。战士李德福与粗壮的鬼子对阵,两个人的刺刀都打落在地后,就抱着滚打在一起。李德福见力不如敌,便拉响了挂在身后的手榴弹。当那个鬼子看见手榴弹冒出缕缕青烟时,吓得哇哇直叫,试图挣脱,但为时已晚。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李德福与鬼子同归于尽。短兵相接勇者胜。我们不要命的拼杀,使鬼子胆怯了。就这样,敌人又一次被我们打了回去。
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敌人始终没能攻进刘家井子村。下午4点多钟,支队首长分析形势后决定突围,并认为刘家井子西南方向敌人兵力少,沟壑纵横,是最佳突围地带。“马司令,你带机关先走,我留在这里断后!”杨副司令诚恳地说。“不,你带机关先走,我来掩护。”马司令员态度坚决。杨副司令再次恳求:“部队不能没有你,马司令,你快带领大部队突围吧!”当时,在场的区委书记景晓树、政治部主任赵明新也赞成马司令先撤。就这样,马司令员准备率领大部队从西门方向撤离。
日军好像发现了我们准备撤退,攻势更加凶猛。这时,突然狂风骤起,暴雨滂沱。霎时间,天昏地暗。天气的突然变化,使日军的攻势明显减弱,我们乘机迅速向西南方向冲去,很快撤出了战斗。
这次战斗虽然已经过去60多年,但让我始终不能忘怀。当时,我们部队刚刚组建不久,许多战士还是新兵,可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我们不仅毙伤800多名敌人,而且成功突出重围。我们靠的是什么?想来想去,我觉得主要是靠官兵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浏览:13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