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高角渡海大军烈士陵园,长眠着一位曾指挥渡海部队解放海南岛的优秀指挥员,他就是40军119师原副师长黄长轩。黄长轩是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牺牲的我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2009年9月,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来到河南省郑州市,采访了黄长轩的独生子黄世星。
探亲时得知消息,主动回部队参战
现年60岁的黄世星告诉记者,父亲牺牲时,他只有半岁,当时他和母亲住在桂林的部队留守处。
黄长轩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新集镇一个贫民家庭,1931年走上革命征程,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他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牺牲时年仅36岁。
“父亲是可以不南下的,如果是这样,他也许不会牺牲。”黄世星说,东北解放后,考虑到父亲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当时部队有意让他留在东北,但父亲坚决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要求随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在参加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战役之前,父亲的工作已经调到湖南军区,调令都已经下了。
在赴湖南上任之前,黄长轩抽空回到阔别18年的家乡。“父亲只在家了住了3天,在广播里得知要打海南的参战部队正是自己所在的部队,他待不住了。战士此时怎能离开战场!”黄世星说,父亲毅然发电报请求归队参战。就这样,黄长轩回到了40军。
遭遇敌机轰炸,倒在血泊中
1950年4月16日夜,大规模渡海作战在黑夜中展开,黄长轩指挥部队从雷州半岛灯楼角一带扬帆启航,冲破封锁,于第二天凌晨成功登陆海南岛,首先击溃岸上国民党军阻击,占领了守军的防御核心阵地临高山(今高山岭),尔后,以一部分兵力包围临高县城,主力继续向纵深推进20多公里。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战士们伤亡很大,黄长轩不顾疲劳,亲临前线医疗所,安排救助伤员。就在这时,敌人飞机在医疗所上空投下炸弹,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后,黄长轩倒在了血泊之中。
“父亲临终前,对军长韩先楚说了一句话:他真的革命到底了,他死而无憾!”黄世星回忆说,父亲牺牲几个月后,母亲才得知这一消息,随后大病一场。父亲与母亲感情很好,母亲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接受不了父亲牺牲的事实。
“父亲从参加土地革命直到解放战争,一共受伤7次,其中两次是重伤,他都挺过来了,没想到牺牲在海南。”黄世星说,“父亲牺牲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祖国大地沉浸在一片欢呼胜利的喜悦气氛中。父亲这位身经百战、走过枪林弹雨的我军高级指战员,是到了该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候了,但他坚决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最后牺牲在夺取全国解放最后胜利的战斗中,很多人为他的牺牲扼腕痛惜。”
农户腾出新房,积极参与抢救
“因为父亲的缘故,我对海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黄世星说,他第一次到海南是在1970年11月,他陪母亲给父亲扫墓,当时,许世友是广州军区司令员,他们是搭许世友的专机飞来海南的,这是他第一次来海南祭拜父亲。
“我非常感谢参与抢救父亲的那一家海南百姓。当时父亲受伤的大腿大动脉流血不止,而部队正在打仗,渡海时医疗器械被海水浸泡生锈不能使用,流血过多又不能及时输血,父亲被抬到这一户农民家里,这位农户将儿子刚刚结婚的新房腾出来用于抢救父亲。父亲的血流了一天一夜,血都流干了,口渴得很,这户农家的新媳妇给父亲端水喝。”说这话时,黄世星脸上充满感激之情。
据了解,当年那位新媳妇,现在已是80多岁的老阿婆,黄世星每次来海南,都要看望这位老人家。“我第一次见老阿婆感觉像亲人似的,非常亲切,虽说她讲的海南话我不懂。她说到我父亲牺牲时非常悲伤,哭了。海南人朴实善良,我与海南结下了不解之缘。”黄世星动情地说。
(本报记者 于伟慧 南国都市报记者 良子)
浏览:236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