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璋同志简介:

赵士璋,字子玉、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突泉村人,1907年 出生于富裕家庭。自幼从学,战前在济南一所四年制的中学毕 业。抗日期间他在党的统战政策感召下,成了党的可靠朋友,积 极参加抗日活动;解放战争中全力支援人民解放事业;建国后拥 护党的各项政策,被选为两届县人民代表,曾任县人委委员,一直 担任着小学的领导工作,于1965年因病退休,1969年病逝。先父 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他那生前的桩桩往事,总是浮现在我们 的追忆之中。 抗日战争爆发,济南沦陷后,先父结束了在济南烟酒税局的 书写员工作,后返乡因会点儿中医,就与伯父赵士璞合开了一个 中药铺,并且办了一所家庭私塾,教我们叔伯兄弟数人读书,一面 教学一面行医。等我们年龄稍长,常与我们讲些做人的道理。他 主张人一生应当“求知、正派、诚实、助人”。由于经常讲,这些处 世格言对我们深有影响。待我们参加了革命,接受党的教育后, 更觉先父遵循的格言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寇占领我们家乡期间,连年发生虫、雹、旱灾,又加兵荒马 乱,以及地方上的横征暴敛,使本来就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老百 姓更是贫困交加,民不聊生。乡亲们有病吃药拿不起钱,伯父就 跟父亲商量:“人们吃药拿不起钱,物价又飞涨,就算以后还了账 我们也要亏本,还不如停业不干。”父亲劝导伯父说:“咱们行医的宗旨就是济世救人,不能光顾赚钱”。劝服了伯父,才使药铺继续 办下去,乡亲们有病才得以及时医疗。除此之外,乡亲们有事需 要他帮忙都是有求必应,像是写对联、各种契约等,都是一说就 办。哪怕最不好管的,像是打架斗殴,或是因故或无故被官府扣 押等事情,只要让他知道,都是主动前去帮助调解,为被关押的人 说情保释。由于他热心助人,别人对他也特别尊敬,人们对他敬 称为二先生(排行老二)。常听一些老人们说:“咱们村的大小事 情,只要二先生到场,没有解决不了的。” 1938年至1940年,父亲在家既教学又行医,日子过得艰难。 外祖父崔绪昌投靠日本人,参加山东省新民会,曾举荐不少亲友 干上了日本人的差事。那时他竭力推荐父亲去伪政府供职,但父 亲却毅然拒绝了,说:“我穷煞也不为日本人做事情。”先父言行一 致,确实体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那时有些亲戚凭裙带关系升 迁了。如:我们的大姑父董守谦,(地主,刘家峪人)是窝铺乡的伪 乡长,和伪警备队长高绪远打得火热,与共产党为敌。1943年秋 后,被我武工队处决。二姑父杜鸿钧(大北庄人),地主、伪乡长, 后逃亡济南,新中国成立后被我政府判长期徒刑。三姑父赵传栋 (柳埠村人),地主,伪镇长,红枪会头子,敌视共产党、八路军,于 1944年冬与龙门乡周恩扬等人,密谋策划了柳埠地区的会门暴 动,杀死我干部战士近二十人,逃往济南躲避,新中国成立后被捉 住镇压。从这些社会关系看,先父虽在他们的包围之中,但没有 与他们同流合污,并且选择了跟共产党走革命道路,就现在看来, 也真是难得的。 20世纪40年代初,党为开辟家乡一带工作,派赵亦安同志来突泉村,住在刘木春家,以开小杂货店为掩护,做地下工作。记得 1941年春天的晚上,刘木春领一商人打扮的人来到我家,商人自 称叫赵启祥,是外乡人,来此借刘先生家的房屋开个小杂货店,并 雇一个小伙计,以求薄利糊口。因看到父亲为刘先生家所书春联 字体苍劲,很是敬仰,特来拜访请教。二人相识后,商人便常到药 铺中与父亲下棋、谈心。他是一位受过相当教育的人,谈吐文雅, 阅历丰富,深得父亲敬慕,因而过从甚密,成为知心朋友。后来才 知道他是化了名的地下工作者。以后他曾离开了突泉一段时间, 大概是1942年冬或是1943年春的一个夜晚,赵启祥带着两人突 然秘密来到我家,还带有一些抗日宣传材料和根据地的报纸,与 父亲一道在灯下看,并小声交谈。第二天父亲一再叮嘱我们兄妹 不要对外人讲,从那以后,我家便成了抗日工作人员的落脚点 之一。 1943年秋末,柳埠地区解放之后,由于突泉村的工作基础较 好,各项工作马上开展起来,建立了新的政权,办起了抗日小学, 并委任父亲为抗日小学校长。这时候赵启祥亦改为赵亦安,与刘 长太同志领导本区工作(当时突泉属仲宫区门牙乡)。为了更好 地发动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增加薪水和反霸斗争。父亲因学 生时期就受辛亥革命“耕者有其田”的影响,又在赵亦安等同志的 帮助下,政治觉悟提高很快,拥护并支持党的方针政策,带头为长 工增加工资,积极协助领导开展工作,教育我们(凤霓任儿童团 长)在斗争中不要有顾虑,跟着共产党走。我们儿童团在干部领 导下曾去门牙村、柳埠村参加反霸大会,会前唱歌,会中Ⅱ乎口号, 在鼓动斗争声势方面,起了一些作用。这时候父亲动员其家族侄子也是他的学生赵凤翔(后化名王子元)参加了革命。老区开展 土改时,父亲主动交出了十七亩地和一批浮财。政府也将父亲树 为开明人士的榜样,予以表扬。突泉村的工作在全区也成为先进 典型。 1946年初,解放战争即将打响之际,父亲将我们兄妹三人(是 年凤雯十六岁、凤霓十五岁、凤英十四岁)交给了革命队伍。当时 有的人,尤其农村的豪绅们为躲避战争偷偷跑向城里,而父亲却 将儿女送往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这也是有些人所不能理解的。 解放战争初期,敌人又占据了仲宫,距突泉村仅隔二十余华 里。他们借助一时的优势四处骚扰,突泉村成为拉锯的地方,还 乡团也对父亲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办法,让人捎信,又是引诱又是 恫吓。然而父亲不听那一套,硬是坚持工作,终于迎来了解放战 争的胜利。 先父的一生,虽然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但从当时历史环境 看,却也难能可贵。他协助党开展家乡工作,对家乡的教育事业 贡献了绵薄之力,总算没有辜负乡亲父老,虽死亦应瞑目于九 泉了。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赵士璋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