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念兹同志简介:

黎念兹又名张增,男,博兴县庞家 乡八甲(卫东)村人,1921年出生于一个 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兄妹四人。爷爷黎 树忠是个木工,父亲黎东文是个老实淳 朴的庄稼汉。全家靠几亩薄地和爷爷给 人家打家具做农具挣点钱粮度日,日子过得挺苦。 黎念兹随父 母度过了童年,在 本地读完初小后, 去博兴县城读高 小,受教师相炜的 熏陶,积极参加学 校的一些爱国活动,从此萌发了参加革 命的念头。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读 了大量的进步书籍,这为他成长为一个 坚强的革命者奠定了思想基础。 回村后,与本村黎渭泾、黎渭汀、黎 东桥等一批热血青年,先后参加了区中 队,并从事革命活动。由于他思想进步, 积极向共产党靠拢,1939年秋天,经人 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在通滨区 (八区)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 他入党后,更加积极地向周围的热 血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抗日主 张,并把一些革命书籍和报刊送给周围 的进步青年看,启迪他们参加革命。联 络周围的群众起来抗日救国。在他的介 绍下,王汝南、王俊卿等一些爱国青年 先后加入共产党。在大参军时,除积极 动员青年参军外,还在二甲等村教唱 《送郎参军》等革命歌曲,很多青年踊跃 参军,一些新婚妻子也纷纷送丈夫参加 了人民军队。 在白色恐怖、环境险恶的年月里, 黎念兹便与黎渭泾以开小铺为名搞地 下革命工作。一次,日本侵略者纠集了 部分兵力,有针对性进行扫荡。当时,人 们正在熟睡中,日寇把黎念兹工作的村 庄包围了起来。陷入虎口的他被一位姓 张的大娘巧妙的掩护下来,为报恩他认 张大娘为干娘,并更名张增,以示纪念。 在黎念兹的影响下,妻子王氏,妹妹 黎念秋,弟弟黎念民也都纷纷参加了革 命。1942年春经区长陈光文(现在上海 交通大学工作)介绍,均加入了党组织。 1940年,由马千里向组织推荐,黎 念兹与黎渭泾到莒南县开展地下工作。 后来组织决定派他到沾化的义和庄一 带开展地下工作。在沾化他与同学张相 梓组织了游击队。 1941年黎念兹同志被党组织调到 利津县工作。最初先在第一区(永安)任 组宣委员。1942年,调到第三区(罗家 庄)任区委书记。1944年又调到第五区 (民丰)任区委书记。黎念兹在任区委书 记其间,带领全区党政军民按着上级党 的指示,巧用地形,把交通要道挖成纵 横交错,深宽有度的大沟——抗日沟。 还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支援军队。1944 年秋天,民丰一带发生了蝗虫灾害,黎 念兹带领全体机关干部与群众挖坑掘 沟,火烧围歼,展开了一场虫口夺粮的 战斗。在广大军民的共同奋战下。夺取 了消灭蝗虫的胜利。他还曾多次被评为 模范区委书记。 日寇投降后,1946年他被调到利津 县委,先后任县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 1948年秋冬,黎念兹参加了济南战 役,淮海战役,担任民工担架三团政委。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他随部队南 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担 任民工担架三团政委。带领担架团打济 南,战淮海,圆满完成了各项艰巨任务。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担任了 华东支前芜湖办事处贵池粮食总站政 治指导员,这个粮食总站负责调运粮食 支援上海。同年七月调回南京,进军大 西南,任西南服务团三支队四大队政治 指导员。29日,上级党组织派他到四川 省担任了巫山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黎念兹在巫山县工作的三年里,经 常跋山涉水,深入到区、村工作,他从不 讲排场,无论走到哪里,总是与人民群 众打成一片,他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巫山 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 1952年,他调重庆“四五一”兵t厂 任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被选为重 庆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黎念兹从青年时代,就积极寻找救 国救民的真理,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党 组织,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无论党分配在哪里,他都 竞诚尽职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 完成任务。由于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中, 日夜操劳,忘我工作,终积劳成疾。1954 年5月7日,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5 月9日不幸病逝,他为党的事业献出了 光辉的一生,时年仅33岁。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黎念兹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