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会:用“麻雀战”把敌人拖垮 无棣县海丰街道洼里宋村的孙家会老人今年已是87岁高龄,一提起70多年前的战争往事, 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 “我参军多亏了我表哥:”孙家会说,他的一个远房表哥叫崔小志,是庆云县人,早就在 冀鲁边区支队当班长。1941年春天,他到孙家会家串门的时候,无意中说起自己当兵打鬼子 的事来,当时只有13岁的孙家会听完之后动了心,缠着表哥要参军。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 表哥就带着他到了部队。孙家会的参军地点是在德州市庆云县许家村,只知道部队的名称叫 “冀鲁边区支队”,当时的司令员是黄骅。 冀鲁边I噩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将河北省津南地区的部分县与山东省北部的部分县合并建立起 来的一个抗日根据地,由山东省委领导,是抗战初期山东6个战略区之一。它包括现属河北省 的盐山、沧县、黄骅(原新海)、东光、南皮、吴桥和现属山东省的德城、乐陵、宁津、庆 云、商河、临邑、济阳、齐河、平原、禹城、惠民、无棣、阳信、沾化和滨城等县市区。因 其位于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接壤处,所以称冀鲁边区。孙家会参军后被分在冀鲁边区支 队的七连,只知道连长姓张,不知道真正的名字。 因为孙家会年龄偏小,当时没有被正式批准参军,每天只是跟着部队一起行动,一起 吃饭,一起训练,但是并没有给他发枪。几个月后,部队首长看着他像块当兵的料,就派司 务长跟他沟通,让他当“生活助理”,每天提着装着饭票、粮票的四五斤重的小包,负责协 助司务长安排好本连的伙食住宿。就这样,孙家会成为冀鲁边区支队的一名“编外战士”。 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全自己,部队响应上级号召,化整为零。平 时,各连、排分散行动,与敌人展开“麻雀战”,利用熟悉的地形和良好的隐蔽与敌人周 旋,同敌人进行斗争。 孙家会说,当时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封锁沟,东西南北互通,每隔十里八里就有一个鬼子的 碉堡,只要一个地方开了火,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有其他鬼子增援: 老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所参加的沙店白战役。1945年春天,冀鲁六个县的鬼子集中大扫荡, 孙家会所在的边区支队和当时的县大队、区小队联合起来,准备进行反扫荡。在这次战斗 中,100多名战士被敌人逼到一个干涸的小河湾里,敌人用掷弹筒向战士们进行攻击,两发炮 弹落下来,一下子牺牲了五名战士。战斗结束后,活下来的战士含泪将牺牲的战友用玉米秸 草草掩埋了事。从那次战役开始,孙家会正式扛上了枪,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抗日战士。 后来,为有效破解鬼子的“返击扫荡”,孙家会所在的部队辗转冀鲁以及天津等地,他们 往往是悄悄地摸到大城市的周边地带开展活动,因为那里是鬼子扫荡的“肓区”,容易被敌 人忽视。 日本鬼子投降后,孙家会所在的部队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兵团。1948年4 月,孙家会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潍县的战斗。在战斗中,一块弹片打入了孙家会的头部,他当 即昏死过去。他被送往战地医院抢救。至今,弹皮还在老人的头部嵌着。老人的双脚也在那 次战役中受伤,其中一个脚趾被弹皮炸断,后来被切除: 后来,部队评功时,孙家会还在住院养伤期间,部队将立功喜报寄到了他老家,并给家里 寄了一份奖状,至今老人还珍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