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平: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丢了命 今年88岁的抗战老兵刘玉平是沾化区冯家镇大蔡村人。16岁那年,刘玉平说服了一位当 时和他一起打工的20多岁的乐陵籍工友一起去报名。 进入部队后,他被编人当时的沾化四区中队,隶属于渤海军区杨国夫的部队。当时的区 中队共有30多个人,只有指导员一人是正式的八路军。“刚进部队时,条件很艰苦,我们连 身军装也没有,更别说枪了。1 后来成立了沾化县大队,部队的人才配发了军装。刘玉平进入县大队以后,手勤眼快, 聪明机警,被连长毛士云(邹平长山人)看中,因而把他要过去担任了通讯员。 刚入伍没多久,1943年11月份,沾化县大队攻打蒲台县城(今滨城区滨北街道以东十余 里处),那是刘玉平第一次上战场:就是在这次战争中,刘玉平差点丢了命。 “当时我还是一名通讯员,有一次去排里送信,敌人的火力非常猛,我弯着腰、抱着头 在枪林弹雨里跑。好不容易跑到一个偏僻的胡同里时,对面突然窜出来一个鬼子,他端着枪 瞄准了我。我当时吓懵了,只听到‘啪’的一声枪响,鬼子满脸是J1n地倒下了。原来是我们 连长在我身后,用三八大盖一枪打中了鬼子的脑袋,把我救了!”刘玉平回忆说。 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蒲台被成功解放。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丧命,这让刘玉平体会到 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蒲台一战之后,我就在部队苦练枪法,想着总有一天能在战场上奋勇 杀敌1 1945年9月1 1日,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下达了攻打无棣的命令,刘玉平被派到独立师82 团5营5连任通讯员。“当时的无棣,在日本投降时鬼子就基本肃清了,因此只剩下伪军六旅 张子良的二鬼子部队。” 渤海军区第一、四军分区的3000多名民兵,架起迫击炮、捆绑好炸药包,试图打开无棣 的西大门。无棣、阳信、庆云的群众纷纷拉着粮食、蔬菜和修筑工事用的土坯,扛着土枪、 土炮赶来参加战斗。 1945年9月14日,渤海军区特务营对无棣天齐庙守敌发动了突然进攻。 “先前六旅被切断 通讯渠道,张子良根本不知道,还在城里扎喜棚唱大戏,等他反应过来时,我们的部队已经 进城了。”刘玉平回忆,战斗一直持续到16日凌晨, “这一仗打了六天六夜,由于没有水, 附近村民便把山梨放到篮子里送给我们吃。有一次我刚想伸手拿梨,一个炸弹落下来,险些 把我的手炸没了。曾经救我一命的连长就是在攻打无棣时被炸弹炸死了”。 无棣解放后,部队稍作休整便接到北上的命令。来到天津换完装备后,直达山海关驻 地。 “到了山海关之后,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到九门口,在九门口抽了我们整个师掩护新四 军去东北。我们在九门口打了两天两夜,到拂晓的时候,我们连接到了掩护部队撤退的命 令。撤退的时候,我从山上被炸弹炸了下来,扭断了脚,是我们连长背我撤退的”刘玉平回 忆道。 刘玉平所在部队撤下来后,一路北上攻打四平、锦州。辽西会战之后,部队又一路南 下,经过广东、广西,追逐国民党一路到了海南岛。1950年,刘玉平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战 场上腰和腿受了重伤。他于1952年复员回到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