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天同志简介:

(1914 -1994 ) 张竹天,1939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博兴县一、三区区 长,博兴县民政科科长,博兴县抗日民主政 府县长,寿光县政府县长,昌潍专员公署副 专员,上海市江宁区委书记兼区长,上海市 静安区委书记兼区长,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 记、局长等职。 张竹天,原名张克儒,曾用名张笑如, 1914年12月22日出生在山东省博兴县贤城村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张竹天出生时,正逢其家庭的鼎盛时期,家中有30多口人,近400亩耕 地,且存有大量银币。张竹天是家中曾孙中最大的,故曾祖父对他寄予 厚望,曾抚摸着他的头告诫说:“要好好读书,为老人们争口气!”为使他 早日光耀门楣,刚满5岁即被送进私塾读书。 然而,其曾祖父创立的这份家业却生不逢时。军阀混战,兵匪成患, 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张竹天家的经济实力也随之衰落。张竹天12岁 时曾祖父去世,接着又是几位老人去世,大办丧事花去一大笔钱;家存的 几千两银子又无故丢失。一系列变故造成其家庭经济状况急剧败落。 294 到1930年左右,家中人口增加了不少,土地却由400亩减少到240亩。 就在此时,一伙地方土匪包围了村庄,张竹天等60多人被绑去。因他是 财主家的孩子,匪徒们言明要6000元才能将其赎回。当东借西凑交了 3000元赎金后,韩复榘派来一师之众,围歼匪军,张竹天乘机逃脱,但他 的家境却更加败落了。 目睹家境的日益衰落,已经十年寒窗,读遍了四书五经的张竹天因 无法实现曾祖父的期望而心情焦急。恰在这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传播到了乡村,怀着对新思想的崇尚,张竹天于1931年考取了博兴县立 第一小学。 1931年,博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博兴早期共产党员刘 顺元、张静源、张福林等在县立第一小学和师范讲习所公开宣讲马克思 主义,抨击国民党统治,并在博兴教育界和农村发展了一批党员。同年 8月,中共博兴特支建立。 张竹天就读的博兴县立第一小学,聚集了蔡秉虔、孙蓬南、冯毅之、 王苇塘等一批以教师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可谓博兴县培养 革命志士的摇篮。孙蓬南、冯毅之等党员在授课时不断向学生灌输马列 主义学说,讲解中国农村经济为什么急剧破产、中国为什么贫穷、谁人能 拯救中国等问题。张竹天在这里接受了革命启蒙教育,有了粗浅的革命 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开始参与共产党领导的反 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其间,他还想尽办法购买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 如蒋光慈、鲁迅等进步作家的著作10多本。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怒潮波及到博兴。先是县立师范讲习所党组织 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1932年春,因县立第一小学学 生刘九津遭国民党民团大队军警毒打,学校党组织因势利导,又发起了 一次学潮。张竹天等300多名学生举行罢课、上街示威,高呼“为被打同 学报仇!”“打倒国民党政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兵士是我们的好朋 友,为驱逐周汉卿(民团队长)奋斗到底!”等口号,并游行到县政府请 愿。博兴二小、五小的学生也前来参加,张竹天负责协助安排他们的食 宿。这次学潮坚持了一个多月。学潮期间,张竹天和同学们还到椒园等 村,向正在田间锄地的农民讲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国 民党只知道征收苛捐杂税不思抗日的事实。最后,县长怕事情传到省城 丢官失权,只好全部答应了学生们提出的条件:处理打人凶手,向被打学 生赔礼道歉、治伤养伤,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1932年秋,博兴“八四”农民暴动遭国民党镇压而失败。一时,博兴 县城戒严,通缉令满天飞,国民党军警到处捉拿共产党人。1933年夏, 张竹天小学毕业。入学时,他还是一个一心为实现曾祖父嘱托而读书的 懵懂少年;三年学业结束,他已转变为一个忧国忧民、有一定进步思想的 知识青年,对革命充满幻想。然而,他目前的处境却是革命无路,回家又 不甘心。无奈,只好选择了继续上学,考取了博兴县立师范讲习所。与 县立第一小学同有“博兴革命摇篮”之称的县立师范讲习所,到张竹天 入学时已经成为国民党政府重点监管的对象。校长王博昌等共产党员 遭通缉逃离了博兴,学生中虽有李震等学生党员、团员秘密开展革命活 动,但不久也遭通缉逃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张竹天苦闷至极,连 写的作文也是唉声叹气,精神萎靡,但他仍然相信、同情和支持共产党。 与他同村的共产党员刘惠民因身份暴露遭敌人搜捕,张竹天听说后,立 即谎称母亲有病,向学校请求出具出城证明,连夜赶回贤城村,向刘惠民 说明情况,并资助刘三块大洋让他先逃到亲戚家,后又转移到大连隐蔽 起来。 1935年暑假,张竹天于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从此结束了学生生 涯。 张竹天日夜苦思冥想毕业后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残酷 的白色恐怖环境下,再从事自己热衷的革命活动暂无可能;回家为农又 不甘心;当小学教员也感觉太没出息。思来想去,一筹莫展,只好到国民 政府举办的短期小学任教。然而,初出茅庐的他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度 不适应,到处碰钉子,勉勉强强地干了三年小学教员。 张竹天曾回忆说:“三年的教员生活,对自己是个很大的磨练。过去 那一切个人的幻想,都成了泡影!”他再次陷入了悲观、失望的状态中。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不久,日军逼近济南。国难当头, 张竹天再也不能安心教书,听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不 同,是真正抗日的队伍,便时刻想到外边去找八路军。 1938年冬,张竹天与同学马运吉,好友张子健联系,商量如何开展 抗日活动。张竹天主张到延安去找八路军,而张子健坚持在本地建立抗 日武装。最终确定由马运吉和张子健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去找 马千里联络,以获取番号和经济援助;张竹天则留下负责动员群众参加 抗日武装,并很快联络到10多名有志参加抗日武装的青年。下半年,张 子健、马运吉从三支队回来,他们即以贤城村为主要活动基地建立起了 一支1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1938年9月27日,他们在贤城村智擒了一 伙从博兴、蒲台交界处流窜过来的土匪,缴获部分枪支,游击队扩大到 20多人,在赵楼、崇德、顾家、贤城、堤上等村庄开展抗日活动。1940年 夏,这支武装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军分区部队。 1939年1月,日军侵占博兴县城,国民党县政府人员及军队不战而 逃。3月的一天,与之相识而性情相投的相炜找到张竹天,两人作了一 次彻夜长谈,己任中共广饶县委书记的相炜向张竹天介绍了当前的抗日 形势,讲解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主张。听了相炜的讲解,张竹天 茅塞顿开:要挽救中国不能靠“攘外必先安内”的国民党,只有在共产党 的领导下,中国才有希望。相炜发现张竹天已有革命的志向,便直截了 当地说:“这次我来找你,就是希望你能参加党组织和党领导的抗日活 动。”张竹天当即表示:“能为力之处,无不为力!唯不知道干什么,怎么 干,希多加指教!”几天后,中共博兴县委宣传部长李干到贤城村找到张 竹天,为他办理了入党手续。从此,入党登记表上写明的“必须执行党的 决议,必须服从党的调动,必须缴纳党费”等规定成为他为党工作和处理 党务的根据,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他终生不渝的信念。 1939年6月,张竹天被县委任命为博兴三区党组织负责人,并且兼 管一区的工作。当时的区委只有他和一个半脱产的交通员。他俩早起 晚归,在一、三区的几十个村庄来回奔波,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抗战宣传、 组建青年救国会、发展党员等工作中。 1939年冬,张竹天接到县委通知到地委受训。他与交通员带领受 训人员到县委驻地(店子镇历城村)报到。正当他们吃饭的时候,得到 日军出动的消息,他与孙涛、刘杰民、霍志宏等4人没来得及逃离即被日 伪军抓捕。在被押往沙旺据点途中,他们商议好了蒙骗日伪军的口供。 日伪军实施了灌冷水、打木棒等酷刑,他们始终坚持早已编好的口供,使 日伪军无可奈何。几天后,县委通过日伪内部关系,将他们营救出来。 张竹天被解救出来后已是遍体鳞伤,不能走路,在伯父家养伤一个多月 (当时其父母带着三个弟弟在临淄讨饭),伤愈后又投入到抗日工作岗 位。日伪军的淫威没把他吓倒,相反其抗日救国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1940春,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开进博兴,建立了博兴抗日根据 地。同年5月,八路军驻博兴办事处召集召开博兴县三区各界代表会 议,成立区公所,选举张竹天为区长。当选区长后,张竹天干劲更足了, 他在三区领导实行“三三制”政权建设,推行合理负担政策,动员、组织 群众支援抗战。各项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并取得显著成果。 1941年5月,张竹天调任县民政科科长,半年后升任县长。张竹天 任县长期间,是博兴抗日斗争最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治安强 化运动”和对抗日根据的疯狂“扫荡”“蚕食”,博兴抗日根据地几乎全部 被“蚕食”掉。1942年2月,清中专署兼管博兴工作,县长由清中专署专 员王兴国兼任,张竹天调任专署民政科长兼博兴民政科长,仍主持县政 府的日常工作。他率领机关工作人员分散隐蔽,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1942年7月,张竹天复任县长。他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积 极开展瓦解伪军工作,曾数次与贤城村伪军家属李维纲谈话,资助李维 纲赴博兴七区(东营市史口)劝其任伪成建基部副团长的弟弟李维汉弃 暗投明。当年秋,李维汉及伪军骨干分子李维钦(贤城村人)带领20余 人、5匹战马、长短枪20余枝,突然出现在贤城村张竹天宅院内,向博兴 抗日民主政府投诚。清河军区获悉后,派人到贤城村欢迎,赞赏李维汉 弃暗投明的义举,并任命他为博兴县大队大队长。李维汉的投诚和被重 用,大大震撼了伪军阵营,致使一些过去死心塌地为侵略者卖命的伪军 开始转向同情和支持八路军。 1943年8月,清河军区主力部队进入博兴开展反“蚕食”斗争,张竹 天带领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一举打掉西王文、 周家庄、小孙家等日伪据点,取得了反“蚕食”斗争的胜利。 1944年,张竹天到胶东参加了为期5个月的整风学习。通过这次 学习,他的政治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习结束后,奉命调到清河区 第五专署任民政科长,由于专员于勋臣离职参加整风学习,由他主持专 署机关日常工作。第五专署辖寿光、潍县、昌邑三县,与有“十团之众” 的国民党顽固派张景月部对峙,斗争形势十分严峻。1945年4月,张竹 天率领机关工作人员积极支援渤海军区部队发起的讨伐张景月部战斗, 直到8月,击溃张景月部。同时,也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经历八年抗战的艰苦磨炼,张竹天由一个仅凭一腔热情投入革命阵 营的热血青年,即“主观革命者”,历练成了一个有一定理论水平和革命 斗争经验的领导干部。 == 1945年9月,张竹天调任寿光县县长。到任后,他满腔热情地率领 获得解放的寿光人民发展生产及各项事业。1946年6月,为表彰革命 老人李植庭为寿光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张竹天领导筹建了“植庭 学校”,并题写了校名。同年7月,张竹天参加了渤海区土地改革会议 后,领导寿光县逐步开展了老区土地改革运动,从地主、富农手中夺回土 地2.8万亩及大批生产、生活资料,使15800多户贫苦农民分到土地及 其他斗争果实。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对全国各解放区 发起全面进攻。解放区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纷纷发起支前运 动。1947年6月,张竹天任寿光县支前指挥部总指挥,率领寿光民兵、 民夫7000多人,大小车2500辆为部队运送粮草,呈现出“前队过了青州 府,后队未出寿光城”的壮观景象。20天内共运送粮食213万斤,圆满 完成了支前任务。国民党在全面进攻失败后,1947年4月又发起对山 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很快占领了寿光全境。为减少损失,上级指示 除留少数人员坚持斗争外,县区机关一律北撤。张竹天与县委副书记杜 芝唐率领留守人员,与县独立团一起开展武装对敌斗争。在极其不利的 情况下,他一边鼓舞身边工作人员坚定信心,迎接最后胜利,同时也严厉 处分了两名强敌面前思想动摇的地方干部。1948年,寿光县在解放军 主力部队的反击下打开局面,并很快取得全县的解放。 1948年,济南战役开始前,张竹天遵照上级指示,在寿光县的重要 交通枢纽安排公安人员站岗放哨,严防由济南逃出的国民党官兵向尚未 解放的青岛逃窜。9月28日,寿光县公安局在昌潍公路的弥河大桥上 查获抓捕了化装成商人并化名马乔坤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 省主席王耀武。张竹天和县委书记刘东海与王耀武进行了长达两个小 时的谈话,确认无误,第二天即将王耀武移交给昌潍特区司令部。 寿光县解放后,张竹天响应上级号召,带领全县人民开展了反霸、土 地改革等运动,并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县的参军、支前工作。在土地改革 工作中因上级指导上的偏差曾出现过倾向性的错误,但很快进行了纠 正,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49年2月,张竹天调任昌潍专署副专员。解放初期,寿光县连续 几年雨水较多,加之鲁中之水也有部分流经寿光人海,寿光县经常遭受 水灾。张竹天在上级的支持下,调集10多万民工,利用农闲时节分别治 理了寿光的洱河、潍县的白浪河和昌邑的潍河,改善了各县人民的生产 和生活条件。 四 1952年2月,张竹天奉命到上海帮助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运 动结束后,组织决定让他留在上海工作,任江宁区区长兼区政协副主席; 1953年起兼任区委副书记,主持区委工作。由于新中国刚成立,上海又 是新解放区,工作任务繁重,张竹天率领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先后顺利完 成了粮食计划供应、动员参军等各项任务。1960年,张竹天调任静安区 委书记兼区长,因他工作认真负责,作风踏实,政绩显著,在广大干部群 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竹天受到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 被隔离审查达7年之久。虽身处逆境,但他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 原则,是非分明,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78年8月,张竹天调任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他一面组 织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揭批“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一面狠抓民 政业务的恢复工作。他经常教育大家说:“我们民政部门,不生产钢铁, 也不生产粮食,但是我们做好民政工作,能促进社会稳定,能解除在职职 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和生产,同样是为‘四化’作贡献。”他当 时已是近70岁的老人,为了恢复和开拓民政工作,他仍经常亲自带队深 入街道、乡村开展调查研究。针对群众的要求,他于1979年指导开办了 上海第一家街道福利企业一东长治路街道福利工厂,为解决广大残疾人 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倡导基层举办了“精神病人医疗组”和“残疾儿童 白日寄托站”,并使之普及,形成网络。这一做法深受社会和家长们的欢 迎,也得到民政部的赞赏和推广。 1984年,张竹天离职休养。离职后,他仍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 邓小平理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张竹天从一个普通农民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在为 党和人民的事业作贡献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用革命思想影响和教育家 人。在他的影响下,3个弟弟先后走上革命道路,家族中有8人参加了 八路军。在张竹天任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期间,贤城村有近百人投 入抗日阵营。在1993年家人为他举办的80寿辰宴席上,其四弟张克佐 道出了家人的心声:“大哥,你是我们兄弟五人中的老大,我们的成长发 展与你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你的革命思想给我们极深的影响,你不 仅是我们的兄长,也是我们参加革命的指路人。” 1994年,张竹天因病去世,享年80岁。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张竹天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