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筠贞同志简介:

马筠贞 (1922 - 2010 ) 马筠贞,1940年在家乡组建抗日游击 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博兴 独立营连长。解放战争时期,随渤海区军队 进军东北,先后任七师教导队队长、第四野 战军一二七师作战科科长。1949年,任一二 七师三0八团副团长,参加了渡江战役、海 南岛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一二九师三 八五团团长、华东军区坦克二六五团团长、 坦克二十军副军长、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 兼参谋长、济南军区装甲兵第一副司令员 (副军职)等职。1964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马筠贞,1922年1月出生于博兴县康坊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 年时家中有8口人,由一生务农的祖父马敬德当家,其父马同祥给一家 商户抗活。马筠贞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祖父的宠爱,在本村读书4年后, 1937年被爷爷送到本村的一家点心铺学手艺,希望他学成后创家立业。 但马筠贞受不了雇主的严格管束,只干了一年就跑回了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爱国运动席卷全国。1938年,博兴共产党人王博昌、张文韬、傅敦 吾等就在全县城乡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宣传活动,号召人民起来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并领导建立了抗日武装。地处博兴六区偏僻农村的康坊村也 363 受到抗日怒潮的波及,与马筠贞同村、在外地加入共产党的马巨涛、马运 吉等回到家乡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活动。 1939年1月,日军侵占博兴县城。同年春,日军到博兴三、六区抓 壮丁,马筠贞不幸被日军抓去,并被指任为中队长。在县城日军兵营里, 日本兵对伪军士兵的侮辱和打骂,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仇视,于是借回 家取东西为名,率一起被抓的同乡逃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马筠贞说: “我们不能再受鬼子的气了!”大家一致同意不干了,便各自回家。这一 经历让马筠贞认识到,只有当一名抗日战士才是自己的出路。 就在马筠贞被日军抓去的这一段时间里,马筠贞的父亲马同祥在马 运吉的影响下加入了共产党。马筠贞回家后,常听马运吉讲“将来中国 如果没有大批爱国青年参加抗战,依靠国民党抗战中国非亡不可。”不 久,马运吉与马筠贞的父亲商议让马筠贞去当兵,抗日心切的马筠贞当 即同意,于1939年10月由其父托同村马全贞(乡长)介绍到国民党保八 旅二团当了一名传令兵。临行前,马运吉告诉他:“你要经常通信联系, 把部队的情况告诉我。”其父也叮嘱他多和连长周希武(系共产党的内 线)联系,把部队的驻扎地等活动情况及时来信告知。 马筠贞到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当兵后,马运吉即参加了八路军。1940 年2月,随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到达博兴的马运吉写信给马筠贞, 要他随时把国民党保八旅二团的情况及活动地点告诉他。当国民党保 八旅进犯时,马筠贞积极与共产党在敌军中的内线周希武、王来洪取得 联系,将国民党保八旅二团的活动情报通过马运吉和马筠贞的父亲及时 传送给八路军,为八路军夺取反顽斗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此后,马筠 贞离开国民党军队,回到家乡。 马筠贞在国民党部队当兵期间,其父因与八路军有联系,被国民党 地方武装成建基部抓去,马筠贞家卖了几亩地才托人把他解救出来。回 来不久,又被日军抓去修公路,并遭到日本兵的棒打。马筠贞得知这些 情况后,更加深了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仇恨,并从此坚定了 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1940年3月,马筠贞与马瑛等十余人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小组,由 马瑛任组长,并由八路军部队支援三支短枪。此后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收 缴民枪、帮助主力部队筹粮柴等活动。到1940年4月,这支游击小组发 展到17人,改称抗日游击中队,马瑛任中队长,马筠贞任司务长。建立 抗日武装后,马筠贞的抗日热情更加高涨,对敌斗争更加积极勇敢。他 特别憎恨汉奸,曾多次抓到汉奸,报县政府批准后即以处决。有时县政 府考虑到统战需要暂不批准处决,他就不理解,甚至有意见。 1940年8月,马筠贞等组建的游击中队被改编为博兴县大队,他先 后任侦察班长、排长、副中队长,随县大队活动在博兴北部和广饶博兴交 界地区。1941年,马筠贞加人中国共产党。 县大队成立后,扩大武装、加强装备、提高战斗力是首要任务。为 此,马筠贞曾带队在20多天时间里收缴20多支枪。他经常带领部队与 小股日伪军作战,曾在一次战斗中,追出日军十余里,打死打伤日军十余 名。在历次战斗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因机智灵活,却很少负伤,仅在一 次指挥战斗中,手指被击伤。由于马筠贞在对敌斗争中机智、勇敢,多次 得到大队的表扬。 1942年2月,马筠贞随博兴县大队被整编为清中独立团,他任副连 长。 1943春,日伪对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发起万人大“扫荡”,仅马筠贞的 家乡康坊一带就有20多人被杀害。马筠贞的哥哥马秀贞(共产党员)被 日军抓去,刀杀未死,后经抢救痊愈;马筠贞的父母受日军暴行惊吓致 病,先后去世。国仇家恨激起了马筠贞对侵略者的万分仇恨。当时部队 装备较差,只能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他采取换便衣混入敌伪据点袭击敌 人、设伏打击敌人等灵活机动的方式,打了许多以奇制胜的小胜仗,并缴 获了一挺机枪。由于他打仗以机智、勇敢著名,又是土生土长的博兴籍 干部,因此,当地群众都知道八路军中有一个令日伪胆寒的“马连副”。 1944年1月,渤海军区成立,马筠贞任第五军分区博兴独立营连 长。1945年三四月间,博兴独立营于18天内连克日伪3处据点,受到渤 海军区的通令嘉奖。其中日伪董王据点就是马筠贞率部攻克的。4月 12日拂晓,马筠贞和营协理员王竹川率领突击队,趁伪军早上放下吊桥 之机,奇兵突袭,冲人据点。伪军官兵从梦中惊醒,措手不及,乖乖地当 了俘虏。随后,他又参加了第一次(1945年5月)和第二次(1945年7 月)讨张(山东保安第三师师长张景月部)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决定从各解放区 抽调干部和部队奔赴东北战场。1945年10月初,马筠贞所在的渤海军 区七师奉命挺进东北,途中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1946年4月中旬,杨 国夫率七师参加攻打长春战斗,马筠贞所在团承担主攻重任,遇敌猛烈 抵抗。当时驻守长春的是已经被国民党收编的日伪部队,他们凭借日伪 时期修建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国务院”据点作最后抵抗,该团几次 组织进攻均未打下,且伤亡很大。时任连长的马筠贞当即向团、旅首长 请求,由自己率部攻打,“包打下”。经批准后,他率部连续战斗4小时, 身负重伤不下火线,直到取得战斗胜利。战斗结束后,马筠贞因重伤不 下火线且作战勇敢,获全团通报表扬。 在长春战斗之前,国民党军队就纠集十个师的兵力向东北进军,企 图于4月2日占领四平。在东北联军的奋勇抵抗下,国民党军到4月下 旬才逼近四平。东北联军司令部命刚刚完成攻打长春重任的山东七师 迅速南下,增援四平。1946年4月下旬,马筠贞随第七师进驻三道林子 北山阵地,参加了著名的四平保卫战。四平保卫战东北联军坚守一个 月,抗击国民党军10个师。但终因国民党军队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 至5月18日,东北联军在阻击国民党军队一个月的进攻后,主动撤出战 场。战斗中,马筠贞率部坚守阵地,打退国民党军队多次强攻,背部负重 伤竞浑然不知,当警卫员提醒他时,才感觉疼痛,被抬下火线养伤。 马筠贞伤愈即回部队工作,调任七师教导队队长,负责培训青年干 部。1947年调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参谋,参加了从1947年1 月到3月的“三下江南”(南渡松花江)作战。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 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根据中央精神,东北野战军首先发起 了辽沈战役。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的辽西会战中,时任东北野战军第六 纵队作战参谋的马筠贞,在攻打锦州等战斗前根据首长安排圆满完成了 到前沿阵地指导战前准备、阵地布置等任务,得到领导的表扬。1948年 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马筠贞随第四 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参加了平津战役。由于在战斗中表现积极勇 敢、成绩突出,战役结束后升任作战科副科长,后又升任科长。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 起渡江战役。马筠贞随四野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在北京东郊通县安平镇 进行了休整;然后接军委命令向长江沿岸进军。经过1个多月的连续徒 步行军,穿过河北,河南大平原,通过黄泛区,翻过大别山,行程1300余 公里到达鄂东北地区。5月14日,四十三军所属3个师突然向长江北岸 之敌发起攻击。马筠贞所在的第一二七师攻占黄冈,开辟了渡江的通 路,夺取了长江北岸的渡江点。5月15日晨,从兰溪及其东西地段发起 渡江,马筠贞率部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突破敌人江防,登上南岸,向敌 人防御纵深进攻。5月16日,四十三军解放了鄂城、黄石、大冶、阳新等 长江以南的鄂东地区。1949年11月,马筠贞所在的四十三军接受第四 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向“两广”(广东、广西)进军。在四十三军的强大 攻势下,国民党军仓惶逃离广州。1949年11月13日,马筠贞随一二七 师参加进入广州城仪式,受到叶剑英等党、政、军领导的检阅。随后,又 继续西进,参加广西战役。为准确掌握地形,马筠贞曾带一警卫员骑马 闯入国民党军队营地。摸清地形后,他与警卫员奋力拼杀,冲出敌阵,从 而获得了敌人兵力布防的第一手情报。广西战役胜利后,他又随四十三 军向雷州半岛进军。 1950年3月,马筠贞任一二七师三0八团参谋长,后改任副团长。 4月17日,马筠贞所在团随四十三军强行渡海,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海 上防线,抢滩登陆。在海南岛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与兵力、武器装备均优 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歼其大部。5月1日,把国民党军赶出海 南岛。激战中,马筠贞背伤复发,但仍坚持指挥战斗。战后,上级对他的 评价是战斗勇敢、指挥机动灵活。1951年,马筠贞升任一二九师三八五 团团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接上级命令马筠贞部准备入朝作战。恰 在此时,为加强海南岛防备,中央又决定四十三军作为守备部队驻守海 南岛,马筠贞即率三八五团留守南海岛。 1951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筹建装甲部队,成立了坦克学校, 抽调部分部队干部进行培训。马筠贞为第一期学员,任中队长。1952 年10月,任华东军区坦克二六五团团长,此后又任江苏贾汪坦克指挥所 所长,1956年任第二十军 副军长兼坦克兵处处长。 1966年任新组建的坦克 二师师长,同年3月任南 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遵 义区分会副主任。1968 年3月任南京市遵义区 革委会主任、区革委会党 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1970年5月任坦克十师 师长兼党委书记。1971 年8月任南京军区装甲 兵副司令兼参谋长。 1978年9月任济南军区 装甲兵第一副司令员(副 军职)。马筠贞的后半段军旅生涯,伴随了新中国装甲兵部队的创建、发 展和壮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筠贞戎马一生,战功卓著,多次获奖。在征战中因多次负伤致残, 被评为二等乙级残废。1955年,马筠贞被授予中校军衔,1958年升为上 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57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自由勋 章、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他从不 居功自傲,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都十分严格。他不搞特殊,事事处处身先 士卒。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战争年代送人,至今无下落,膝下只有小 儿子,但从不娇惯他。当儿子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享受到的自己却得不 到而感到委屈时,马筠贞总是教育他说:“谁让你是我马筠贞的儿子 呢!” 马筠贞于1983年9月离休。2010年7月,因病于济南逝世,享年 88岁。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马筠贞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