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杰 (1913 - 1995 ) 张万杰,原名张炳训,字子谦,1913年1 月出生于博兴县店子镇利城村。幼年时,由 于家乡土匪横行,人心惶惶,生活难以维持。 为躲避匪患,父亲张荫杞便举家移往临淄四 区北高阳村——张万杰外祖父的家乡,用其 母亲平时积攒的钱买了3亩多地耕种。其 父还办了一个私塾班,藉以维持全家人的生 活。1920年,祖父病亡,父亲悲伤过度,再加 生活困难,精神压力过大,不幸身亡。之后, 张万杰与母亲、哥哥、妹妹四人一起艰难度 日。3年后,哥哥结了婚,妹妹出了嫁,家庭 境况有了些许好转,张万杰得以入学读书。 张万杰的外祖父家拥有大量的土地(100多亩),在当地是比较有名 的财主,有钱有势,与张万杰的家境相比,悬殊很大。家境贫寒,寄人篱 下,被人看不起,使张万杰自尊心倍受伤害。久而久之,形成了他倔强、 少言寡语,对现实社会不满、疾恶如仇的性格。虽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歧 视,但他读书却非常用功,想以好的学习成绩来表明自己态度:我比你们 强!因而下面的事情发生就不足为怪了:有个五表弟过于欺负人,张万 杰实在看不惯,就把他弄到一间羊屋里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舅母知道后 非常生气,让张万杰给表弟赔礼道歉,张万杰说:“我没错!”一句话呛得 398 舅母只有白瞪眼。在临淄县立第三高级小学读书期间,校长时常耽误他 所兼任的课程,还要提前收取学生们全年的学费。张万杰十分不满,就 联系其他同学组织开展了罢课活动,以示强烈抗议,结果校长被免职。 高小毕业后,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张万杰再继续学业,遂辍学在家。 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张万杰除参加种地劳动外,还做短工和小买卖 之类维持生活。 1931年冬,19岁的张万杰经人介绍到临淄县1日政府刑房当学徒,不 到一年,值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大战,临淄县城成了战场,张万杰只好回 家。半年后战乱平息,张万杰回到县政府,被正式录用为录事,月薪18 元。在县政府做录事期间,张万杰目睹了社会的黑暗,纵然卖命工作,无 钱无势无靠山,也难得升迁;固然有才学,没门路也无所用;人情薄,办事 讲门当户对。于是他给当时的《大公报》社投稿,提出对社会积弊的三 大改革:一是改革教育制度,实行按才取舍,以使人尽其才,并在青少年 中普及教育;二是改革对“烟民”的教育方法,将吸食毒品的人实行集中 管理,无论出身贵贱,一律强制劳动;三是救济贫民,将贫苦的人群由国 家资助,对老、弱、病、残由国家设立抚养院进行赡养。此三条建议看似 简单,但对1日政府而言,确实是不小的难题,《大公报》终未刊出。1937 年秋,日军侵占山东后,张万杰被遣散回家。 失去职业后,张万杰为生活计谋,同时也为脸面,将全家由外祖父家 迁回了博兴县五区利城村。在老家盖了几间草屋,利用仅有的积累买了 几亩地,安了家。又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通过招股插伙,开办了一家酒 坊(主要是替别人加工),生活逐渐有了好转。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山东,国民党部队不战而退。张万杰对 国民党的不抵抗行为甚是不解,对日军的入侵既愤慨又深感无能为力。 虽然打着各种“抗日”旗号的游击队不断兴起,但没见他们奔向抗日战 场,反而为争抢地盘,互相倾轧。看到这些情况,张万杰甚感无奈,只好 坐等时机。当他去临淄县北高阳外祖父家时,发现那里有八路军山东纵 队第三支队在活动,也有抗日政权,十分羡慕,然而在家乡却找不到这样 的队伍。正在张万杰内心苦闷,无所适从之时,在下坡锄地的路上偶然 遇到了博兴县第五区抗日民主政权区公所的区长蔡恩溥。张万杰向蔡 恩溥吐露了心声,要求参加抗战工作。蔡恩溥对他说,当前正在准备组 建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并答应推荐他参加政府工作,张万杰听后异常 兴奋。 1940年7月,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六区辛集村成立。经蔡恩溥 推荐,张万杰成为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粮食科的办事员,正式成为一名职 业革命者,具体负责粮食工作。当时还没有建立粮食制度,只能靠走街 串巷收集部队开出的粮食欠条回来记账。由于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在 同年10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粮秣股后,张万杰任股长。1941年4月,粮 秣股改为粮秣科,张万杰任科长。在张万杰的努力下,各区相继设立了 粮秣助理员,在根据地中心设立了粮库,形成了县、区垂直的粮食业务系 统,逐步建立了各种粮食管理制度。1942年2月,为了坚持小清河南的 斗争,奉清河区指示,清中专署与博兴县政府合署办公,张万杰仍任粮秣 科长。其间,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张万杰阅读了《新民主主义论》《论持 久战》等革命书籍,逐步明确了共产党的主张,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因此,在工作上更加积极主动,做到不畏难、不怕死。他曾于1941年6 月,冒着生命危险率征粮工作队到敌占区(博兴二、四区),在敌人的眼 皮底下征收粮食。当时,他带领征粮工作人员从根据地夜间行军到预定 的村庄,一面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一面征收小麦。在不长的时间里征 收小麦30多万斤,缓解了根据地因小麦歉收造成粮食短缺,机关、部队 特别是伤员、病号吃不上细粮的困难。1942年3月,经高星华、鲁治平 介绍,张万杰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3年夏,日伪军大举“蚕食”博兴抗日根据地,先后在西王文、周 庄、纯化镇、小孙家等安设据点,拆民房、修工事、筑碉堡,环境一度恶化。 在这种形势下,张万杰带领粮秣科的人员,在敌人的据点附近征收了不 少粮食,有力地支援了部队。1944年2月至10月,张万杰在渤海区党校 参加了整风学习,在学习中明确了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的关系,并且学 到了一些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 1944年10月,张万杰参加渤海区党校整风学习。结业后,被分配 到渤海行署粮食局。不久便被委派带领由渤海干校财经专业结业的30 多名学员到利津县二区实习,期间除做好征收粮食尾欠工作外,还参加 了当地的反奸诉苦和动员参军的群众工作。1945年3月,工作任务完 成后,张万杰被调往渤海行署秘书处总务科任副科长,半年后提任科长。 在任行署总务科科长期间,为了改善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张万杰与总 务科的同志一起组织机关干部垦荒种地,耕种菜园100多亩,缓解了机 关工作人员的生活困难。1945年,张万杰被评为机关农业生产劳动模 范。 1948年4月,张万杰奉命调任行署财政处供应科长,1950年春兼任 行署行政科长。1950年4月,在撤销渤海行署过程中,张万杰全面负责 行署机关的物资财产清理移交工作。行署机关的物资财务移交完成后, 于1950年6月,他被分配到山东省劳动局工资科任科长。3个月后,省 劳动局工资科并人山东省财经委员会,张万杰任省财经委员会工资组组 长,具体负责厂矿企业的工资改革。其间,他根据当时厂矿企业的实际 情况和群众的反映,积极的对工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拟制了厂矿企 业工资改革方案,并参加领导了厂矿企业的工资改革,在厂矿企业中逐 步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工资等级制度,改善了职工的工资待遇,调动了职 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1952年10月,省财经委员会成立工业处,张万杰任副处长。1954 年3月,调入山东省委工业部任劳动工资处副处长。同年10月,省委工 业部劳动工资处撤销,张万杰调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任劳动工资干部培养 计划处副处长,1955年10月提为处长。1959年3月,任山东省劳动厅 副厅长。1964年8月至1965年8月兼任山东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 室主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万杰遭受到不应有的批判,并于1968年8 月至1969年8月,下放到惠民地区“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参加劳动,他始 终坚信党的领导,坚持真理,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斗争。 1970年3月,张万杰被调往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任劳工组组长。1971 年10月,在山东省劳动局业务组任组长。1972年8月,任山东省劳动局 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万杰长期在劳动战线从事领导工作,他认真贯彻 执行党和国家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全省劳动 工作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认真学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不顾年老体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制定山东省劳 动政策、法规做了大量工作。 1982年12月经组织批准,张万杰离职休养。离休后,他仍积极关 心党的事业,关心山东省的劳动人事工作,表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的 优良品质。 1995年7月10日,张万杰在济南逝世,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