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毅同志简介:

王坚毅,山东乐陵人,1927年生,1946年入党,1947年参 军,历任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报道员,33军97师291团报道员,上海 警备区文化速成中学政治教员。1958年转业到南京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 研室。1958 196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国际共运史专业研 究生班学习。1961年任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讲师。1977年任政教系副主 任,1986年任南师大马列部副教授,同年离休。1927年,王坚毅出生于山东乐陵的一个偏 僻的农村。 王坚毅的家庭,如同旧中国千百万穷苦的 农民家庭一样,为了生存,在贫困的苦海中拼 命挣扎着。从他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承受着苦难的煎熬。那时家里 实在艰难,已到了无饭可吃、无衣可穿的地步。年幼的他只能和善良的母 亲靠乞讨来勉强维持生活。虽然他不情愿,但为了生计也只能顶住无数的 白眼和冷遇,而且吃不饱、穿不暖,经常好几天饿着肚子。和母亲在一起的 乞讨生活让他懂得了人世间的艰辛。 王坚毅的童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苦的家庭、艰辛的生活培养和锻炼了王坚毅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吃 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王坚毅回忆艰辛的童年对自己影响时说: “我从小就是过着饿肚子的苦日子长大的,所以后来搞革命工作,搞教学工 作,多苦也不觉得苦,做一些脏活累活的时候,也从来不会觉得面子难看。” 王坚毅的少年时代,中国的情况更加艰难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 严重,国内的百姓民不聊生,战斗已经打响。此时的王坚毅靠自己做零 工来勉强维持生计,生活非常窘迫,而且时常受到欺负和压迫。但王坚 毅是个不向困难低头的人,生活艰辛,身处逆境,却不断地想提高自己,摆脱困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坚毅选择了去读书,想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而读书又谈何容易呢?一个穷苦的家庭,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哪 来的钱去送孩子读书呢?但是,多少年来,王坚毅的家庭受尽了贫困的压 迫,王坚毅深知读书与知识的重要性。于是,读书成了王坚毅家庭中生死 攸关的事情,一家人宁愿倾其所有甚至借债,也希望自己家中能培养出 个读书人。 艰难地上了学之后,王坚毅非常地努力和勤奋,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 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后来被小学老师推荐到渤海一 中读书,这对于王坚毅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转折和机遇。此外,还要靠做工 来贴补学费和书费。 在学校里,王坚毅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受到了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受到了追求进步的新思想的影响。少年的 王坚毅已经有了朴素的爱国理想,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为他 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石。 二、峥嵘岁月 中学毕业后,青年的王坚毅抱着满腔的热忱,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部队是一个广阔的大世界、大学校,王坚毅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那时的王坚毅才二十岁出头,开始了他的人生道路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那时的中国,日寇入侵,军阀混战,赤地千里,战争已全面展开,王坚毅 和其他许多人一样,满腔抱负,希望为国效力,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由于王坚毅有着比较好的文化基础,参军不久就当上了副班长,负责战士 们的学习和教育工作。他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对战士们 更是关怀备至,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著作和 古今中外的书籍。 后来,王坚毅又成了报道员,参加团队里的政治会议,并将会议内容传 达于战士。还要参加军队的报纸编辑、撰写文章、负责墙报。 部队的生活为他开启了一扇崭新世界的大门。他不仅学到了很多知 识,与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的思想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 还广泛地阅读了各种书刊。各种思潮、学说都对他产生着影响。 在军队的生涯中,王坚毅最不能忘记的两次战役就是淮海战役和渡江 战役。 在淮海战役中,我军参战60万人,历时65天,取得了圆满的胜利,解 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 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王坚毅亲历了这场战斗。令王坚毅最难忘的 是个叫范秀森的解放军战士,最后英勇牺牲。 渡江战役中,王坚毅所在的是33师。王坚毅回忆说:“过长江时,战士 们都像泥人一般,很多人都英勇牺牲了,很多北方的战士不会水,有的战士 活活累死了,有的战士摔倒之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王坚毅说:“50多年过去了,但如今想想那些死去的战士,还是会忍不 住地心痛。回想起战争时的那些峥嵘岁月,真希望战争永远不要再发生。”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王坚毅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