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亭同志简介:

王雪亭 1911年12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蒲台县老于家庄(今博兴县)一个农民家庭。 1930年,王雪亭考入山东陆军学校。毕业后历任鲁北民团中尉副连长、广饶县保安大队中尉副队长、蒲台县警备大队教官、国民党八十一师教导团一营营长、蒲台县抗日混成团副团长等职。1938年1月,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任命为保安九团团长。他由于对国民党当局腐败无能和反共反人民行径反感,故经常与清河区八路军三支队接触、联系。 193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营长郑大林带领伤员转移到蒲台县养伤,王雪亭主动安排其吃住,并寻医治疗。该情况被国民党保安司令薛儒华探知后,将其母亲和孩子抓去做人质。为此,八路军三支队派部队帮王雪亭将薛部打败,救回其母亲和孩子。1940年6月,王雪亭在中国共产党抗日诚意的感召下,率部宣布起义,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境内第一位起义的国民党团级军官。1940年7月,蒲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王雪亭任县长。 1941年2月19日,王雪亭部被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黄河独立团,他任团长。同时并任八路军清河军区参议。他率部辗转于博兴、蒲台一带农村,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两面政权,开展敌后抗日斗争。1942年4月,经过民主选举,王雪亭任垦区行政委员会主任。1943年4月22日,垦区行政委员会奉命改为垦利县政府,王雪亭改任县长。期间,他组织了大量的土地清丈及移民安垦工作,调动了垦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经常深入汀河、五庄、罗家等敌占区、游击区的大村镇,开展对各阶层人士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了抗日工作的开展。1943年5月至7月,垦区一带,发生了蝗虫灾害,清河行署成立了灭蝗指挥部,王雪亭任副指挥。他亲临灾区,积极发动群众,具体组织指挥,最终实现了“灭蝗保粮”的胜利。为此,他受到了中共清河区党委、行署的通令嘉奖及山东省党政领导人的表扬。 1944年6月25日,王雪亭赴山东分局党校学校。10月,经李人凤、刘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0月18日,在利津县召开的全县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上,王雪亭当选为利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5年2月下旬,他结束学习,回县就职。从1945年至1947年,王雪亭主持利津县政府工作时,他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团结教育全体干部,尽职尽责,在政权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时期的利津县政府,经常受到渤海区党委和行署的表扬。王雪亭县长的事迹,《渤海日报》也常有报道。特别是1947年7月,黄河连续发生洪峰,险情不断出现,王雪亭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奋力抢堵黄河大堤的漏洞,从而带动和激发了工程队干部、民工展开堵漏抢险的积极性,最终控制住了险情。因治黄成绩显著,王雪亭受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的通报表扬和记功奖励。利津县人民还赠“劳苦功高”匾一块,在《渤海日报》头版发表向他致敬的电文。 1947年11月,王雪亭调离利津县。1948年初至8月,在中共华东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后即随华东野战军南下,做支前工作。1948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任山东泰安专署运粮站总站长,同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任滨海专署运粮指挥。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任江淮军区一分区财粮部部长。同年6月,任苏南支前司令部财粮部长,同年9月,到中共华东局党校学习。解放南京、上海等城市后,成立西南服务团,王雪亭任该团行政处处长。1950年2月,重庆解放后,他任中共重庆市委行政处处长,同年7月16日,任重庆市税务局三分局局长。1951年2月,任重庆市建筑工程局计划科负责人,后任市政公司副经理等职。 王雪亭在1952年的“三反”运动中,被错误地开除党籍。1957年,在“整风反右”运动中又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期间受隔离审查达4年之久。1979年3月2日,中共重庆市委纪委撤销原处分决定,恢复王雪亭的党籍,为其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王雪亭于同年3月20日病逝于上海。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洛倾尘

我是王雪亭的晚辈

入驻晚辈
  • 洛倾尘
    洛倾尘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