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子街道董隅村老党员、老战士董仁川 董仁川,生于1932年,1949年加入32军94师281团,担任通 信员;1949年5月参加了青即战役;1950年随军坐火车南下福建, 解放东山岛;1950年1 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3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1958年10月退伍回到家乡。 董仁川回忆起那场被后世视为“打破美军神话” “扬眉吐气” 的光荣之战,充满了悲壮凝重。那时,部队多半是在夜色中行进, 即使停下休整,也几乎不能合眼。“有时候实在累了就打个盹,可身 上还背着弹药,心里想着战斗。” 提起在朝鲜战斗的日子,董仁川感慨万千:“当时的条件太艰苦了,饿了就吃一把炒面,就 着山沟里的水或者是地上的 雪边吃边行军,送上前线的 馒头冻得跟冰一样、压缩饼 干也跟铁一样硬,必须用手 榴弹敲碎才能吃。有时实在 饿极了,就只能吃树叶、野 菜。为了躲避敌机,基本在晚上行军,夜间的温度在零下30 QC。为 了防止被敌人发现,再冷也不能生火取暖。”老人的脚趾甲就是在这 种低温中冻掉了8个,现在走路也只能依靠拐杖,但老人从不后悔。 老人的眼中仿佛显露出几十年前打仗时的那份激情:“抗美援朝, 打败了入侵者,一共五次战役,我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五次。印象最深 刻的是第二次战役,我们在距离汉城50里的地方被美国人给包围了。 因为我当通信员,对道路比较熟悉,班长让我带领后勤突出包围圈,周 围都是炮弹的碎片。我领着伤员、卫生员成功突围,还立了三等功!” 谈到入党的经历,老人说:“在朝鲜战场上,我们不分上下级, 也不分你我。我和通信股股长同吃同住,这份战友情深深地触动了 我,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老人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也参了军,在北海舰队服役,成 为了一名光荣的义务兵。 历史像电影画面似的,已经被岁月剪辑得零零散散。如果我们 再不拿起笔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历史也许就会毫无征兆地消逝。 好似一滴水珠,在烈日的暴晒下,消失在城市的上空。 历史如镜,照亮自己;历史如灯,照亮前路。作为一名基层党 务工作者,通过走访老战士,心灵受到了震撼。相信我们会把革命 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