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山同志简介:

下营镇大院村建国前老党员、老战士马凤山 马凤山自小家中 贫穷,没过一天好日子。那时,经常有八路军住在大院村。马凤山 注意到,八路军队伍作风优良,他们不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经 常帮老乡干活;有了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出来分给村里 的孩子们。八路军与国民党部队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派,使马凤山认 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跟着共产党走肯定有出路。1943年, 马凤山毅然加入了八路军队伍,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马凤山身材瘦小,动作敏捷,头脑灵活。于是,他被安排当了 部队通讯员,主要任务是送信。“当兵后,打鬼子,打国民党,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十几次。潍坊、胶东、东营都打过,稍有点差错就保 不住命。” 回忆过往,许多事情仍旧历历 在目。马凤山老人说,那时,为了 避免暴露,他一般都跟大部队一 样,昼伏夜出,夜里才去送信。有 一次,因为情况紧急,必须日夜兼 程,他不得不冒险白天赶路。他把 自己化装成普通老百姓模样,可在 经过一个村子时,恰好遇到鬼子“扫荡”。他跟随其他村民躲进了防 空洞,但想到尚有重任在身,便顾不上自身安危,直冲村外跑去。 还没跑到村头,远远地就看见了鬼子的踪影。他迅速拐到离他最近 的一个胡同,顺着小路跑到村外,摆脱了敌人的追赶,顺利完成了 通信任务。从那以后几十年中,他睡觉时经常梦到当时的情景,每 次都惊出一身冷汗…… 当时,部队条件十分艰苦。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力量强大, 物资十分雄厚,而解放军却物资匮乏,武器装备落后。在山上作战 时,由于武器的限制,只能靠复杂的地形与敌人周旋。有时也只能 趁着夜色搞偷袭,只为了多打几个敌人,多缴获几挺机枪。每当缴 获到敌人的武器和食品,大家都高兴得像过年一样。 当时,不仅装备不足,部队打游击时甚至连固定住宿的地方都 没有,经常在一个驻地凑合住两天又搬到另一个驻地,没有被子盖, 没有鞋子穿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遇到敌军的空袭,必须随时提 高警惕。夏天,哪有时间洗澡、洗衣服,身上招了跳蚤,挠一挠便 罢;冬天,根本穿不暖,冻手冻脚冻耳朵是家常便饭。即便这样, 马凤山也从没有打过退堂鼓,他始终牢牢记得毛主席说过的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胜利之后都有好 日子了。在战士们始终如一的坚持下,马凤山所在的队伍取得了一 个又一个胜利。幸运的是,马凤山本人也未受过重伤。 新中国成立后,马风山转业到东营一个国营单位工作,直到退 休。退休后,仍然谨记毛主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教导,保 持着革命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仍闲不住,和老伴儿一起种起了 田…… 现在,老人年事已高,轮流住在子女家。由于家风好,孩子们 都很孝顺。采访时,我们竟以为一直在旁为老人做“翻译”的儿媳 妇是老人的女儿呢。 老人说,战争总算结束了,苦日子过完了。现在,咱们国家和 老百姓都富起来了,部队武器也先进了,咱们谁也不怕! 时光荏苒,当硝烟不再、战争远去,在新时代的中国,革命先 辈的精神依『日长存,熠熠生辉,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马凤山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