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营镇曹建店村建国前老党员、老战士谢学春 谢学春,1930年 2月出生于下营镇曹家 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 庭。父母靠几亩薄田 养活一大家人,日子 过得捉襟见肘。他从 小就吃不饱、穿不暖, 上学更是天方夜谭。 日子就在一天天的辛苦劳作和入不敷出中慢慢过去。本以为自己会 像父母一样平平淡淡过一生,却没想到战争的炮火打破了生活原有 的宁静,日军的暴行使得老百姓心惊胆战,民不聊生。 那时,村里田地本就收成不好,鬼子的狂轰滥炸更是让许多百 姓颗粒无收。为了活命,好多村民都不得不离开故乡,拖家带口外 出逃荒。现实的残酷,让十几岁的谢学春激发了报国图强的志气。 于是,他拜别父母,跟村里其他有志青年一起加入了八路军队伍,从此开启了战斗历程。 参军后,谢学春胆子大、能吃苦,一直都在前线作战。虽然没 上过学,但他脑子灵活,特别善于学习。别人不愿意学的,他愿意 学;别人学不会的,他能学会。于是,他成了一名光荣的炮兵。他 深知一门大炮对部队的重大意义。因此,他严格要求自己:就算丢 了性命,也不能丢了大炮;只要打出炮弹,就要弹无虚发。就这样, 他跟随部队参加了多次战役,曾长期在潍坊、寒亭、二十里埠等地 方驻扎,保卫着家乡的安全。 老人回忆 说,当时的环境 极为艰苦,每天 东奔西跑,鞋子 磨破了好几双, 衣服上全是补 丁。有时,连补 丁都补不上,冬 天的棉袄就那样 露着棉絮。虽然饥寒交迫,但战士们干劲十足,个个都有精神头。 尤其是开大会的时候,一听到领导振奋人心的讲话,战士们早就把 饥饿和生死置之度外了,就认准了一件事: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党走! 部队装备差、物资少,由于国民党的封锁,没药治病、没饭果腹是 常有的事。没有药品,就自己采集中草药,凑合着敷在伤口上;没有饭 吃,就拔芦根、吃树叶;没有医疗室,就在老百姓家做手术…. 在那段难忘的战斗岁月里,战士们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掩护和 支援,同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 一次次战役砥砺着谢学春的初心,参军几年之后,他加入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