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疃镇门八街村建国前老战士徐立进 徐立进,1929年出生, 已是89岁高龄。老人有三个 儿子、四个女儿,都已经成 家立业。一家人四世同堂, 生活美满。 “现在腿走不动 了,不能出去溜达了,就在 门口坐坐。孩子轮流给我做 饭吃。”老人虽然身体不如从前硬朗了,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穿 上我们为他准备的军装之后,显得很高兴:“多少年没穿军装了!” 我们请老人讲讲亲身经历的战争。记忆的闸门一打开,烽火往 事像流水般奔涌而出。 参加革命 1947年,解放区动员优秀青年参加人民军队,徐立进毅然报了 名。“我1947年7月参军。我弟兄两个,我是老二。当时,老大结 婚了,有好几个孩子了。俺村里去了40多个,因为俺庄里民兵训练出名,排起队来保卫村庄嘛。当时,孙文亭(音)是民兵连长。(参 军前)检查身体,有毛病的、平脚的都不要,最后去了20多个。” 徐立进参加了昌邑县大队,任务是在寒亭、昌邑一带剿匪。当 时武器装备十分简陋,“地方上没有发枪,就给个蜡叉,绑着三斤炸 药。上级说了:要枪,找敌人要去!” 1947年9月,国民党军发起“九月攻势”,大举进犯胶东解放 区。我广大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胶东保卫战。跟在敌正规部队后 面的,是疯狂反攻倒算的“还乡团”。徐立进所在部队在当地坚持斗 争,他亲眼目睹了敌人的种种暴行。石埠、晴埠、黄埠一带,“还乡 团”大肆残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手段凶残,无所不用其极。比 如“拖耙”——绳子拴着人的脚脖,用牛拉着在沙子地里拖行,把 皮肉都拖烂了,直到拖死。“晴埠有一家九口,都被杀了,剩下一个 小孩,我们把他送到了孤儿院。太惨了!” 潍县战役 1948年4月2日,华野山东兵团发起潍县战役。老人所在的西 海军分区部队参与了对寒亭、坊子据点及潍县东城的攻击。“打潍坊 的时候正好过清明,麦子这么高(比划),军装是草绿色的。一趴, 就看不着了。打潍坊打了29天,上级指示‘打一个城市,保护一个 城市’。” “当时部队在潍坊东南角,在日本人的小洋楼上,虞河河套那 儿。” 潍县驻有国民党整编第45师及土杂武装共47000余人,构筑了 东西两城三道防线的半永久型防御体系。城墙高大坚固,墙上装有 电网,墙外布置交叉火力,城下是护城河,河外设有地堡群、雷区、 铁丝网、鹿砦等。师长陈金城吹嘘潍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潍县四面八方全是平原。为了减少在敌火下的伤亡,攻城部队开展了大规模的 土工作业。徐立 进老人回忆: “先看地形,从 哪里进攻,就开 始(作业)。然 后夜间上去,部 队散开,趴在地 上,排着一个顶 一个,一人背着一个小锨,拿出来就挖。挖好了,把土都培在两边。 进攻的时候,顺着沟运动,有个豁口(出击)。这样的好处是(能) 接近敌人。在壕内只能弓着腰走。” 4月23日午夜,总攻命令下达,攻城部队以猛烈炮火结合坑道 爆破,对潍县城实施南、北夹攻。“潍县城墙外边是石头里边是砖, 那么难打。我们就找来了大棺材,安上四个轱辘,包了些炸药,拥 (推)到城门下了,一拉导火索,就把城门爆倒了。” 9纵27师79团首先在北城垣打开缺口。24日上午,后续梯队 相继登城,扩大突破口,投入巷战。“只有张天佐不投降,他和(国 民党军)上面有联络,飞机给他用降落伞投给养。伞一下来,咱就 打,打下来就是咱的了。”激战至27日,占领全城。残敌越城逃跑, 被城外部队截歼,张天佐被击毙,陈金城被俘,潍县攻坚战胜利结 束。 潍县是鲁中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老人回忆:“打开潍坊,敌人 的枪都交出来,俘虏都押下去,我才得了一支枪一潍坊造,不是日 本大盖,他那个长。这个短,是个马枪。拿了枪再拿子弹,一个人 100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