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杰同志简介:

郑明杰 我家原籍在山东省青州市 五里镇郑家庄。家乡四面环山, 门前有一条大河,风景十分秀 丽,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 灵的好地方。郑家是这个庄的 一个大姓,占整个庄子人口一 半还多。我的父亲虽说没有多少文化,但却是一个很有眼光的庄 稼人。他不顾当地人“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拈钉”的世俗偏见,先 后把几个儿子都送到部队当了兵。我小时候就喜欢舞枪弄棒,和 发小一起演练攻防阵形。有一次,在部队当兵的哥哥回家探亲,我 趁哥哥到院子里帮父亲干活的机会,摘下挂在墙上的手枪摆弄, 不慎走了火,还差点儿伤了人,被老爹好好教训了一顿。不过老爷 子还是觉得我是一块当兵的料,于是在我18岁那年,他不顾家里 人的反对,把我送到沈阳空军部队当了兵,一千就是25年。 1957年3月的沈阳,正值春寒料峭的季节。沈阳空军4514支 队509团的大院里,却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部队领导张开笑 脸,满面春风,迎接着从四面八方前来报到的新战士。刚刚18岁 的我,带着爹娘的叮咛,带着家乡山山水水给予我的粗犷、豁达 与睿智,也融入在新兵的行列中。 我的从军生涯是从当报务员开始的。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叫 报务员,也不知道报务员是干什么的,可却打心眼里喜欢这里的 一切。不知为啥,我一看到打电报的键盘就喜欢、就亢奋,就像 久旱的禾苗见到了雨露。为了尽快掌握打电报的技术,我起早贪 黑,勤学苦练,甚至连做梦都在练习敲击发报键。功夫不负有心 人,经过近两年的打磨,我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升,几乎达到 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还在1959年全师报务员技术比赛中荣获一 等奖,被沈阳空军司令部记三等功一次,并于同年被提为班长。 1960年被提为副排长,1961年被提拔为排长。 1962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经常派高空侦察机到大陆进 行超低空侦察。我奉命随3609部队高炮6师18团赴城子坦执行 作战任务。1962年1 1月6日晚9时整,台湾军方又派出那架 P2U大型超低空侦察机经南韩入境,直飞丹东再到城子坦,被我 执行任务的空军部队逮个正着,连人带机瞬间被击落。此时的我 已是指挥连的无线排长。由于我对来犯敌机的飞行路线标识得清 楚准确,为炮兵瞄准目标提供了重要参数,因此在这次执行作战 任务中因表现突出而被记功一次。1964年,在部队常规战备训练 中,由于成绩优秀,我又被高炮六师记三等功一次。1966年,我 随部队赴青海海宴执行保卫核试验任务,克服了高原反应和极其 艰苦的生活条件,被部队予以通报嘉奖。1969年,苏联勃列日涅 夫当局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偷袭珍宝岛。我随部队开赴珍宝岛 执行自卫反击作战任务,趴冰卧雪,搞好通讯联络,战功卓著, 又荣立战功一次。到1981年已被提任团副参谋长。 就这样,在20多个春夏秋冬的转换轮回中,我始终挺着胸 膛,高举着军旗,唱着军歌,下渤海、过白山、踏雪原、赴海宴, 一路跋山涉水,架线布机,为大部队完成军事任务做好通讯联络 立下赫赫战功,突出的战绩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为空军高炮 六师17团的光荣史册填写了光辉的一笔。 转眼间就到了1981年,全军大裁军,动作之大,前所未有。 在这个浪潮中,我转业到沈阳铁路电务段任副段长,从此人生便 翻开了新的一页。 虽说铁路是半军事化管理的企业,但相对于部队而言,还有 相当大的区别。我过去在部队学的是报话,用的是一个指头;现 在干的是企业管理,就像是在弹钢琴,要用十个指头。管后勤的 副段长,吃、喝、拉、撒、睡,什么都要管,事无巨细,有一样想 不周全,处理不当,领导就要怪罪下来,群众就要骂娘。为此,我重打鼓另开张,一切从头学起。我努力学习《企业管理学》,学习 《行为科学》,探索不同人群心理需求的轨迹,拿捏处理不同问 题的尺度,很快进入了角色,融入到了电务段的管理团队,为日 后展示更大作为,做了很好的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沈阳电务段要从原段址向北站附 近迁移,需要新建段舍。同时,段领导还决定为职工新建一批职 工住宅。这些筹建工作,全部落在了我的肩上。1982年,段内成 立了建房办公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房工作。 当时,一提起建房工作,谁都会感到头痛。一是办理建房手 续太难,二是资金缺口太大,三是职工住宅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仅以筹建段办公楼为例,从电务段到铁路分局、沈铁路局、铁道 部,再到沈阳市经委、市规划研究院、市土地资源局、市消防局、 市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共计要盖32个公章,少盖一个都不成。更 可怕的是,不管到哪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是一次过关,总要跑个 三五遍。我耐心周旋,凭着军人的坚韧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攻克 了道道难关,办完了全部手续,并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 成了3座办公大楼,自建和联建职工住宅181户,其中自建15 户,总共19000多平方米,为电务段新址迁移和缓解职工住宅紧 张局面做出了应有贡献。 建房不易,分房更难。房子还没盖好,就有不少人在翘首以 待了。他们瞪大了眼球看你如何动作,这一点,我早有心理准备。 为了使分房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领导的分房小组坚持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规则在笼子里操作。我们每次分房 都不允许局外人参与,分与不分,分大分小,分好分坏,定夺权 全部由分房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旁人不得干涉。 有一次分房,分局的一位领导找时任段长给我递话,想调换 一个大一点儿的房子,被我婉言回绝。后来,那位领导又亲自找 到我,我仍然没有改变原来的决定。又有一次,段机关一名想调 房的干部瞒报了自家的实际面积,又跟踪到我家里把钱插到我的 鞋窠里,被我拒绝。还有一次,段里一名副段长因与我的主管领 导意见不合,得罪了顶头上司。这位领导便以种种借口不让我给 他分房子。我耐心地向他说明了情况,最终把房子分给了那个副 段长。没过几天,那个副段长就因患癌症去世了。他的老伴儿和 儿子找到我,跪在地上,一边给我磕头,一边痛哭流涕地说:“郑 段长,你真是个好人啊!我们替逝者给你磕头了。”在这个问题 上,我就是这样的泾渭分明,该给的一定给,不该给的说破大天 也不给。分房过程中,有几个小青年拽着我的脖领子,放狠话, 甚至有人拿出刀子威胁我,均被行伍出身的我严词拒绝。反过 来,有一个工人,虽然人微言轻,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我照样给 他分了房子。我一定要对得起沈阳铁路局授予我的廉政干部的这 个荣誉称号。 职工们说:“郑段长盖房千万间,他自己却一点儿不沾边,真 是一个拒腐蚀永不沾的人。”在我任副段长期间,连分带调共计 309户住房,没有一户不合理,没有一户上访告状的。段领导看我办事公平,退休后还叫我到段上给职工再分一次房子。 三 1999年5月16日,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了。从退休那天起, 我就被段内聘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每天一大早儿,我依旧像平 常一样坐公交车上班,挤上挤下,一干就是16年。 其实,我开始干关工委工作是有很大阻力的。老伴儿得知后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心疼地说:“你从部队到地方,颠簸了大半 辈子,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还要东奔西跑,万一有个闪失,让 我咋办呢?”说实话,老伴儿的担忧是有来由的。我老伴儿秦桂兰 身患障碍性贫血等17种疾病,我在部队服役时,老伴儿就曾被 医院下过5次病危通知书。现在一提起这事,我还是觉得亏欠老 伴儿很多,应该好好补偿她。再说儿子和女儿也心疼老爸,不愿 意让我退休后还去段内“折腾”。可我是个一条道跑到黑的人,最 终我还是说服家人干起了关工委工作。 我干关工委工作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刚开始那年,我没有拿 到一分钱补贴,个人反倒花了不少钱。有人说我傻,搭错了神经。 可我想,我是党员,是男人,做事要有原则,不能听人家一吆喝, 就不干了。2009年,铁道部关工委到沈局调研,准备听取沈阳电 务段“传帮带”方面的工作经验,领导要求我脱稿汇报。谁知天 公不作美,几乎就在同一天,我老伴儿的病又犯了。我得天天守在医院护理,别说脱稿,就是照稿念也很难,再说我也没有现成 的稿子。我只能一边护理老伴儿,一边在心里打好腹稿。到了汇报 那天,我一气呵成,把如何做好关工委工作,如何引导“五老” 志愿者姚忠文关爱青工,帮助青工敬军等人岗位成才,使之成为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事迹,汇报得有声有色,引起了 在座领导的高度重视,获得广泛好评。打那以后,有人就给我送了 个外号叫“活电脑”。但我心里知道我可不是什么“活电脑”,是 因为我对待工作和我的为人一样厚道,所以才赢得了领导和同志 们的尊重和支持。 我干关工委工作16年,党政领导换了好几茬,每任领导都 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各职能科室也都十分给“面子”,凡是需要帮 助的,各科室就是放下自己手中的活儿也会配合。团委就更不用 说了,关工委开展的各项活动,他们都会全力支持,使关工委工 作开展得红红火火,路也越走越宽敞。我所在的沈阳电务段关工 委多次被评为路局、沈阳市、中国铁道总公司关工委的先进单 位,我本人也被评为沈阳市关工委、全路关工委先进个人。 “老牛已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如今,我已年近耄 耋,还在为关心下一代成长,为实现出彩人生的美好梦想而忘情 地工作着。我并不满足于荣誉的获得,我更在乎的是在关心下一 代工作中的无私奉献。因为我始终牢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的 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 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那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掷地有声的至理名言。 (邵春仁执笔) 作者简介: 郑明杰,沈阳铁路局沈阳电务段原副段长,现任沈阳电务段 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郑明杰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