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家父和家母 渠时路 我家在江苏省丰县三区渠寨村。父亲渠伯奎,字星五, 中学肄业,母亲陈兰贞,字素秋,高师毕业。父母为了谋求 一个小学教员的职业,求亲拜友,请客送礼,几乎花尽了家 产。我家原有50亩土地,到1935年已卖得只剩五亩,粗粮五 斗。这仅有的一点家产和父母微薄的工资收入,难以维持一 家人粗茶淡饭的生活。后来,母亲又失业了,哥哥和我也无 钱上学,日子越来越过不下去。这不能不使父母在心中产生 着对1日社会的怨愤和不满。 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感召 下,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汹涌澎湃的群众运动。激烈变动 着的政治形努,推动着父亲走向革命。这年,父亲在县文庙 小学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父亲床铺的枕头下,看到 了油印刊物《铁流》和一些传单,才知道中国有个共产党和 红军,她们为了救国救民,不怕千辛万苦,流血牺牲。中国 共产党和红军的英勇事迹,激动着我幼小的心灵,我不自觉 地在《升学指导》和课本的扉页上,疾书了“反蒋、抗日”、 “倒蒋、抗日”的口号。父亲知道后,没有责备我。“西安事 变”后,父亲才找我谈话,说现在讲统一战线,争取联合, 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以后不要再写“反蒋”、\"倒蒋”的口 * 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