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聪,男,1930年4月出生,1945年5月入党,韩庙镇聂家营村人。参军14年,参加过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曾荣获四等功一次。 1938年初,日本军队已经侵占了济南、青岛等大城市,然后派飞机到处轰炸。日军入侵商河之后,张友聪就投身于村里组织的自卫小分队,与敌人斗智斗勇。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李集据点到黄屯据点的公路,从而使敌人不能迅速的出动。为此,他们制定出一多套可行性方案,既能完成任务又能避开敌人的枪火,为取得战斗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7年,张友聪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了解放西北的多次战役。作为通信员,他常常穿梭在战场上最危险的地带,冒着生命危险把信息传递出去。 1948年,他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在解放徐州的战斗中,战况异常惨烈,牺牲的战士的尸体逐渐填满了一条河,后面的解放军就踩着战友的尸体过河,奋勇杀敌。在一次巷战中,道路前方敌人的火力凶猛,而这条路又是进城的必经之路。敌人的机枪和地堡让进攻陷入了困境,不少战友葬身于敌人的枪口之下。见此情形,张友聪灵机一动,从身旁的民居绕至敌人后方,用手榴弹炸毁了这个地堡,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战后,上级授予他四等功奖章一枚。1952年,张友聪跟随大部队转战朝鲜。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战士们常常是饿着肚子用雪充饥。就是面对这样的恶劣条件,他们依然咬牙坚持奋勇杀敌,完成了一次次的战斗任务,直至战争胜利凯旋归来。 1956年,张友聪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回乡。但他仍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后担任村保管员、大队长,带头发展农业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