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春荣同志简介:

牟春荣:党员就要带好头牟春荣于1924年9月出生,殷巷镇刘家村人,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家住商河县殷巷镇刘家村的老党员牟春荣老人,小时家里没有地,靠父亲给地主家打长工维持生活。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吃了上顿没下顿,再加上日伪军、国民党、土匪你抢我夺,更是饥寒交迫。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解放了自己的家乡,打土豪分田地,才让她家翻身做了主人。牟春荣从心里觉得共产党好,于是就坚定了跟党走的想法。1947年,殷巷八区在各村发展党员,那时候虽然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全国还没完全解放,局势还不明朗。然而,牟春荣依然不顾家人担心加入了共产党,成为刘家村第一位女党员。当时,解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斗地主,让群众明白自己受苦受难的原因,分到自己的一份土地。牟春荣入党后,按照组织安排立即开大会教育村里的广大群众,号召他们起来闹土改,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她还经常去附近的韩庙、沙河、怀仁等地的村子里宣传党的政策,教育群众,发展党员。有时候来回四五十里路,早晨摸黑走,晚上摸黑来,回到家脚都肿的老高。但是她仍保持着一股革命热情,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没有耽误过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党员就要带好头!”这是牟春荣坚持数十年的行为准则。集体合作社时期,地里干农活推车平地,牟春荣和男人一样,从没落到后面。刘家是大村,盐碱低洼地多,牟春荣在农田水利建设和改碱工地上,从没旷过一天工。她还组织妇女突击队,和男劳力比赛,使一冬天的任务提前二十多天就完成了。她的三儿子刘广武对我们说:“俺娘那时候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顾家。”几个子女的午饭都是早晨临出门热在锅里的剩饭,甚至有时牟春荣忙得不能回家,孩子们只好到邻居家吃几口。上世纪七十年代,县里推行火化,而大部分村民思想保守有抵触情绪,工作很难开展。于是,牟春荣就率先带头,婆婆去世后,她冒着大不孝之名带头实行了火化。同时,她还经常入户宣传殡葬改革的好处,让村民知道党的政策,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1982年实行生产责任制,分地到户,生产队的一些生产资料也分给了个人。牟春荣家里抓阉分到了生产队唯一的一套机器水泵,那时候这可是大件,有它意味着不用再投资就可以浇地多打粮食。而牟春荣却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她到家后把自己的子女叫到跟前说:“你们看,咱分的地都在村子周围,离沟也近,好浇。而刘连生家劳力少,他家条件也不好,再买机器怕是买不起,咱把这个阄让给他吧!”子女们心里不愿意,可看到母亲这么说,知道老人的心思,还能说啥?牟春荣不但在自家说了算,连出了门的闺女也要管。八十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出嫁到韩庙打狗店村的大女儿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和女儿,可公公婆婆坚持认为一个孙子单,要求儿媳再生一胎。牟春荣知道后,当即跑到亲家那里做工作,反复讲国家的政策和计划生育的好处,使亲家慢慢转过弯来。事后,本村的干部当面向牟春荣致谢:“多亏你这位老党员,帮了我们的大忙啊!”事过多年,子女们有时也会埋怨:“有个当党员的娘真吃亏!”牟春荣却笑笑说:“没有党哪来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你们就知足吧!哈哈……”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牟春荣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