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玉兰老人出生于1931年1月,殷巷镇夏家村人,1943年秋,年仅12岁的商玉兰经刘庵村的刘让介绍,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从那时起,商玉兰就开始为附近村里传送情报,为党组织开会站岗放哨,小小年纪就投入到抗战斗争之中。1947年3月,商玉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商河第八区妇女主任。鬼子投降后,国内战争又开始爆发,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党员身份仍不能公开,就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能暴露。那时候,商河县虽然已经解放,但还有很多敌特活动。每次开会都是暗中通知,两个人碰到了装作聊天,小声告诉时间和地点。晚上党员们就陆陆续续聚到一个地方,一起学习上级文件和政策,分析斗争形势,商量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1947年初,全县各级救国联合会陆续建立,革命热情越来越高涨。为了支持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商玉兰和身边许多进步女青年一起,积极鼓励村民参加解放军;为前线纺线织布,做军鞋、军被;并响应上级号召带领翻身农民向恶旧势力作坚决斗争。此时,身为党员的爱人奔赴前线,商玉兰一边工作一边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老人回忆说:当时晚上经常开会到凌晨,第二天接着去宣传发动群众。有一次,在路庙村里做宣传,台下有邻近几个村子里的群众上千人。商玉兰和时任区指导员的郭泽科正在台上做宣传,突然台下扔上了一块大砖头,幸亏郭指导拉了商玉兰一把,没被砸中。为了防备敌人突袭,晚上外出她经常把一把匣子枪和三颗手榴弹带在身上。这足以说明当时斗争形势的严峻。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村党支部委员的商玉兰积极参加村子里的各项建设,带动身边的群众一起投入农业生产,共同致富。这些年来,她大事上识大局、顾大体;生活中团结邻里,乐于助人,在群众中人缘特别好。后来年龄大了,跟着在外地工作的儿女生活,偶尔回到村里,大家伙儿都赶紧跑过来看望她。?如今,商玉兰老人已经86岁。在她始终不懈的“红色信念”引巾导下,五个子女已全部入党,成为真正的党员之家。每次家人聚在一渠起,她都会念叨一句,自己最开心的就是党员家庭的牌子挂在门上的装眉那一刻,她在梦里都仔细地擦拭着那个红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