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花,1927年12月生于贾庄镇边庞家村。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任梁家村妇女主任。?初到梁家村拜访90岁的刘成花老人时,只见她身穿一身褪色的棉质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显得格外精神。在我们来之前,她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看到我们到来,便赶忙收起扫帚与我们亲切握手。本以为老人今年都90岁了,耳朵肯定有些背,便扯着嗓子大声喊“奶奶,您好!”老人家笑笑说,“孩子,不用费劲喊,我能听得见,耳朵一点都不背。”走进刘成花老人家,我们立即被干干净净的客厅所吸引,没想到老人岁数这么大了,依旧把家里整理的这么干净整洁。当问起老人入党时的经过。她清晰地记得是一位叫张玉堂的人介绍的。她说,那个时候入党都是偷偷摸摸地,她的任务就是在村里打更巡逻。说起打更的事,刘成花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详细地给我们做介绍:“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c咚!一一咚!’,‘咚!一一咚!’,‘咚!一一咚!’;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日常打更巡逻,才有了梁家村的安稳平安。”刘成花老人说,村里孩子们都喜欢听她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那时候,她还没入党,就跟着妇女会为八路军战士做鞋、做衣服。让他们穿上新鞋去打日本鬼子。有一天,八路军战士们躺在村里的街道两边休息,她给战士们发鞋时看到,有些战士的鞋底只剩下一小半,有的脚底都磨破了,一直流血。刘成花当时都哭了。从那以后,她就没日没夜的做鞋,不能再让战士们这么苦了。接着,刘成花老人又说起了自己的男人:“我那老头子啊,当兵打仗受了伤,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脱不开身了,一直在家照顾他。当时他刚从战场上退下来,拖着一条沾满血的腿,我是头一次看见这样的场面,真被吓坏了。我就天天伺候他,几天之后血是不流了,可脓水又流满了大半个褥子。”尽管这段经历刻骨铭心,让刘成花对战争充满恐惧,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跟随党干革命的决心。也正因如此,后来她把儿子梁玉海也送去参军,并一再嘱咐儿子要勇敢的跟着党走,听党的话。在老人家的潜移默化和大力支持下,儿子梁玉海在部队表现出色,被授予三等功1次、中队奖1次。说起儿子,刘成花老人满心的欢喜和骄傲。现在,刘成花老人的生活很幸福,4个儿子轮流照顾着她,都很孝顺。老人说,能过上这么和平安稳的日子,她已经很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