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月华同志简介:

牛月华于1930年10月出生,贾庄镇孟东村人,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我们寻访到牛月华老人时,她正坐在门前的石凳上,乐呵呵的看着街边巷道来来往往的村里人和玩耍的孩童,夕阳洒在老人身上,落下一道安详的剪影。孟东村支部书记孟庆恩向我们介绍说,由于年龄太大了,老人耳朵基本上听不见什么声音了。我们默默地点了点头,便将采访的重点放在了牛月华的儿子身上,她的儿子在向我们介绍的同时,也时不时地向坐在旁边的牛月华比比手势,老人也会补充一些。就这样,我们足足谈了一个多钟头,一幅几十年前的影像慢慢地铺展在我们的面前。孟东村曾经有一处老校舍,是在民国时期由村里的旧祠堂改建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处校舍还依然发挥着作用,多次举办农民夜校,识字扫盲班等,牛月华就一直活跃在其中。1947年,就在牛月华入党那一年,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得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牛月华对工作的热情,加深了对共产党的热爱。她积极参加了平分土地的运动,带领广大贫困农民同地主恶霸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由于表现积极,牛月华担任了村妇女主任。白天,她参与地方工作,晚上就为部队做饭、照顾伤员。她不仅组织当地妇女支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时还组织妇女们扭秧歌唱革命歌曲,慰问解放军…牛月华曾经一度想过到前线去,但熟悉她的老支书把她挽留了下来,对她说“月华,你若是去了前线,前线只是多了一个兵,但若留在村里,就能带动起上百人为前线做后勤保障工作啊!”牛月华听从了老支书的劝说,开始一心一意地动员孟东村和周边其他村子的妇女参加支前工作。为了支援前线,牛月华组织妇女们日夜排练商河传统特色的鼓子秧歌表演,带领她们去慰问解放军伤病员。“在以往,鼓子秧歌大多都是男人跳,妇女们一时很难破除封建思想走上大街扭秧歌,我娘就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后来几乎全村所有妇女都去参加慰问表演。”牛月华的儿子说,母亲和她的姊妹们苦练的秧歌表演,深受伤员们的欢迎。她们还给伤员们唱歌、讲故事、打扫卫生,极大的鼓舞了解放军队伍的士气。新中国成立后,牛月华继续在村中做妇女工作。牛月华的儿子说,这些年来,母亲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她钟爱的事业上,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宁可自己吃亏也从无怨言。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她是党员,党员就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牛月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