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琪,1914年生,连云港市云台区南城人。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部政工科干部。1942年春的一天,杨琪拉着一平车大柴,从东海县乡下运往海州城。刚到蔷薇河桥头,日寇和汉奸的岗哨就拿着枪,要他停车检查。杨琪不慌不忙地停下车,用衣襟擦着汗。 敌人问杨琪从哪儿来,拉柴干什么用的?他说是从家中拉来的柴,给哥哥盖屋用的。敌人听后,用明晃晃的刺刀在柴草上一通乱戳,又对他身上里里外外检查个遍,还查看了他的良民证,这才让他过了桥。敌人哪里知道,杨琪已将一张张传单搓成细细的纸棒,塞进那些较粗的柴管中了。 过了蔷薇河大桥,走了一段路,来到海州北门,进出城门的人都要接受日寇和汉奸翻译的盘查。当柴车拉到敌人面前时,敌人问杨琪从哪儿来,当知道已在蔷薇桥被盘查过了,因此只查看了一下“良民证”,就让他过去了。杨琪赶紧拉着柴车,加快脚步,穿大街,过小巷,三拐两拐,就到了他大哥家中。 吃过晚饭,杨琪把传单拾好,大约9点30分,他穿上大哥的一件黑小褂,拿上传单,带着糨糊上了街。 街上一片沉寂,路灯昏暗。杨琪壮着胆子,来到西城门口的公共厕所里,在墙上刷了糨糊,贴上传单。刚想朝外走,忽听外面有摩托车的声音,他轻轻地走到墙边,从墙缝中朝外看去,只见三个荷枪实弹的日寇巡逻兵,乘着摩托车,进了西城门,一直向街里驶去。见日寇走远了,他又轻手轻脚地摸到街上,将几十张传单一一塞进各家商店的门缝里。 当日寇发现传单,在海州城内实行戒严时,杨琪早已出了海州城,返回东海县了。 传单上画的是一幅关公的神像,画像旁印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字样,落款是“八路军敌后武工队”。这种传单是用来教育汉奸,要他们改变立场,投向人民。因此,这个消息在海州城很快传开,人们都说,八路军要进城了,弄得日寇胆战心惊。而那些汉奸们,对百姓的态度也改变了许多,有些伪保长暗地里还托亲戚朋友与八路军、中共地下党组织联系…. 史料提供人:杨琪、李长剑核实整理人:王应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