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英于1930年7月出生,孙集镇北崔村人,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见周玉英这位87岁高龄的老党员,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乐天派。她面色红润,脸上的笑容不断,抓着我们的手时能感受到她手上的力气。我们忍不住问道:“周奶奶,您身体这么硬朗,有什么诀窍啊?”周奶奶哈哈大笑道:“要说窍门,还真有!就怕你们小年轻的学不来啊。”说着,她伸出了双手,厚重一也许只有这个词能够形容,一层一层的老茧覆盖在手掌中,如枯木般,让人看了如读史书。“窍门只有两点一劳动和快乐。”周奶奶继续说道。1947年6月,周玉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成为民兵连的一员,与国民党成立的“还乡团”进行坚决的斗争。有一次,有个“还乡团”来商河报复,周玉英和战友们一起组织队伍进行反击,最终打跑了敌人。她至今还记得,胜利归来时他们是唱着歌回的村,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美滋滋的。解放以后,周玉英当了两年村长,1968年以后,她又担任了十几年的村妇女主任。期间,她带领全村妇女参加了周边多条河流的修建,还参加了修建幸福湖水库的大工程。那时周玉英的孩子都还小,作为妇女主任的她毅然决定把孩子舍给老人,吃住在幸福湖畔一个多月。她和男人干一样的活,吃的是高梁米、萝I、粥,睡的是露天的草地,这样艰苦的环境也没夺走她们的快乐。夜晚星星的天空下,回荡着她们入睡前的歌声。那时村里的耕地少,周玉英就成立了“开荒小组”。村里现在大部分的土地,就是那时候周玉英带领大家开出来的。说到开荒,老人眼里闪着亮光:“那时真好啊!一边开荒,一边唱歌。也就是那个时候,通过劳动给身体打下了好底子,唱歌又让我们特别快乐。”回忆起那个时代,周玉英满脸的幸福感。劳动和快乐,简简单单的幸福,?如今能做到的又有几人?进入90年代,农村生活条件渐渐得到改善。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上级提出了“村村通公路”的号召。而在修建一条通往县城的主干道路时,有一段要经过部分村民的田地,几个村民提出要补偿。村委会几次调解不成,而修路已经势在必行,如果再耽误时间,就会失去一个地毯投资项目。当时,周玉英已经从村妇女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关键时刻,她第一个站了出来:“就用我家的地来补偿他们吧!不要耽误修路。”村民们被这位无私奉献的老党员所感动,这一难题终于迎刃而解。路通了,地毯厂办起来了,周玉英也加入了地毯厂的工作。儿女们看她年龄大了,不忍心让她再去干活,但她一再坚持,非去不可。问起原因,她终于说了实话:“我觉得,只有工作才能让我再回到那个如歌的年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