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风玉于1929年5月出生,商河县殷巷镇郑家村人,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姜风玉老人生于1929年,小时候家里人多地少,生活十分困难,只好借住在姥姥家,一直长到十几岁才回家。在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和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47年,年仅18岁的姜风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村长。他带领全村乡亲们投入到土改运动之中,让贫下中农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解放战争中,姜风玉带领群众为部队捐钱捐物,征集物资支援前线。那时乡亲们的生活都很拮据,为了给大家做榜样,姜风玉把去年母亲刚给自己做的新棉袄捐了出去。村长的举动被大家看在眼里,都纷纷回到家中拿出了原本不舍得的东西。看着一条条棉被,一袋袋粮食,姜风玉的眼睛湿润了,这是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最大支持和信任啊!老人至今还记得,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解放军的一支骑兵连来到村里,这是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部队,人困马疲急需给养。姜风玉立刻组织群众为部队腾空房间,安排战士们休息。并组织妇女们准备干粮,为战马征集草料,他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一点口粮都拿了出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天,身为共产党员的姜风玉感到无比的自豪。1964年,他被任命为村支部书记。不论过去当村长,还是当村支书,他都一如既往不改初心。村西头有一块碱地,村民们都不愿种,但是也不能闲置呀!姜风玉对大伙说“都不种,我种!”就这样,他每天忙完村委会的工作,就去那块地里忙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精心种植,这块大家都看不上的碱地有了喜人的收获。有了他这个标杆,以后村里再也没有因为分地的事发生纠纷了。1966年,姜风玉卸任村支书。但他仍教育子女拥护党的领导,永远积极向上。在他的引领下,三个儿子都先后参军入伍,大儿子复员后任村支书,后任面粉厂厂长;二儿子退伍后接任支书;三儿子退伍后到德州工作。说起送子参军的初衷,姜风玉说:共产党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去捍卫国家,不去建设国家,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良心上不安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