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福1929年5月出生,白桥镇南董村人,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实在的小党员,最年轻的生产队长1945年,董作福以一名普通民兵的身份参加了商河战役。当时的董作福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他不顾从城头飞来的枪林弹雨,帮助攻打县城的部队挖战壕、运弹药,和其他民兵一起抬担架、送伤员。战斗结束后,他才发现双腿因为跑的时间太久已经浮肿,双肩因为扛扁担已经磨破皮。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董作福一如既往,被授予“三等功”。并于1948年6月吸纳入党,成为村里最年轻的党员。解放后,县里组织全民兴修水利,董作福推起了独轮车和大家一起挖掘河道。别人用独轮车推300斤泥土,他能推500多斤;别人两个小时歇一次,他能连续推一上午。凭借着这种吃苦耐劳的劲头,董作福很快成了生产队长。这时的他只有二十出头,是村里最年轻的生产队长。董作福常说:“既然是党员了,就得带头干活,多出力气。”不管是战斗中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解放后的修路挖沟等民生事业,董作福总是能够发挥“拼命三郎”的实干劲头,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实在人、好党员。甘愿吃亏在前,永葆一颗党心董作福回忆说:在一次战役中,由于前方补给困难,党组织号召党员踊跃支前,村内的8名党员纷纷捐款捐物。他看了看自己空荡的屋子和见了底儿的米缸,没有敢说话。“晚上,我自己躺在床上可就睡不着了,我就想啊,别的党员都能为前方的战士们捐款捐物,我能捐什么呢?大家都是党员,别人能捐,我也捐!”。第二天,这位小党员就拿着纸和笔,到亲戚邻里家借粮食,借一家,就写一张欠条,总共写了十几张欠条,凑起了20000462多斤小麦。“这两千斤小麦,我还了四年才还完。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前方的同志们没粮食吃,我们就难解放啊!”当时,一亩地最多能收四五百斤小麦,两千斤粮食就是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当我们问这位老党员“你这样做,会不会有人说你傻?”董作福笑着说:“还真有人说我傻,可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吃亏在前,享乐在后呀!”1953年,董作福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1957年秋,正逢村里土地的灌溉期,可是水渠还有30多米没有修好,村民们都为浇地发愁,第二天,大家到了田地里,忽然发现水渠已经修好,而且农田也已经浇了多半了。原来,董作福看到大家着急,自己带领4名党员干部苦干了一宿。类似一心为民的实事,在董作福担任村支部书记的二十年中,不胜枚举。现今,当年的小党员己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建国前老党员之一,不变的是,董作福的一颗朴实的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