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美同志简介:

优秀指导员薛家美 每逢清明,江苏省邳县薛集乡薛集村的乡亲们,总是怀着哀 思之情,到村西南的坟前祭祀、悼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薛家美烈 士。 薛家美,字霞飞,生于1923年3月24日。他九岁入学,十四 岁毕业于土山镇小学。1939年5月,他组织了邳睢县第一支薛集 乡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抗日部队,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连队文化教员、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等职。1945年11月 10日在鲁西南小窑战斗中牺牲。 薛家美四岁时,父亲薛希杰去世。他们姐弟四人全靠母亲教 养。外祖父许兆麟是渍末秀才,母亲婚前一直随父读书习字,常 以历代为人所崇敬的名人史实教育子女。薛家美牢记母训,勤奋 刻苦,学业优异,能写一笔好字,做一手好文章。十二岁时到县 城参加演讲比赛,名列第二。 “九·一八”事变后,薛家美深受《义勇军进行曲>,《(流 亡三部曲》等歌曲的影响,爱国主义思想有了很大提高。他常常 拿出地图,面对东北三省,紧握拳头,久久凝视。并写文章说: “人,不能受辱;家,不能受欺,国,不能受侵。……为人者, 当先为国;为国者,当先为学;为学者,当先为武。” 1938年,台几庄大会战后,日军急速南进,国民党军队日夜 蜂拥后撤,苏北很快沦予日军铁蹄之下。在国民党军队撤退时, 走,到大后方继续求学深造。薛家美回答道:“家乡这么多同 胞,还能没有办法对付侵略者l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 才是救国之道。” 1939年5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进入苏北,开辟邳县、雎 宁、铜山地区抗日根据地,抗日第三大队也相继成立,抗日的烽 火遍地燃烧。年已十六岁的薛家美,向群众讲解抗日的道理,宣 传救国的主张,和邻村的青年一起,组织了邳睢县第一支有八支 步枪的薛集乡抗日自卫队,日夜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监视徐 州、八义集、赵墩一带日、伪军的活动,并帮助八路军筹运粮草, 征集军鞋,带路送信,转运伤员,以及配合部队抗击日军的扫 荡,受到了邳睢县抗日政府的嘉奖。 1939年秋,为抗日部队培训干部的邳南公学成立,薛家美一 心想参军入学。但他知道,此时,两个姐姐都已出嫁,家中只有母 亲,年幼的弟弟和刚结婚的妻子,母亲怎么会让他走呢?可是 开明的母亲沉思之后说:“常言道, ‘忠孝不能双全。’依我 看,忠国才是大孝,你想去抗战报国,是正道,我也不用给你刺 字,你要为国出力。家中有我,不用担心。”薛家美含着热泪扑 到母亲怀里,表示绝不辜负母亲对自己的教养。薛家美到了邳南 公学,r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由于成绩突出,当年11月就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结业后,被分配到抗日第三大队特务连担任文化 教员。 抗日第兰大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七团后,薛家美 先后在该团特务连、二连、六连等单位担任党支部书记和指导员 等职,带领连队转战津浦东西,驰骋陇海南北,足迹遍及苏、鲁、 豫、皖。在战斗频繁的艰苦岁月,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顾及生 命的安危,一切听从组织的调动安排。他不论调到那个连队,都致力手做好两件事:一是带好兵,少逃亡,二是打好仗,少伤 亡。那时,连队大多数同志文化水平都很低,对学文化要求迫 切。薛家美就积极搞好文化教育,连里的文化课,大多是他认真 准备,亲自去上。打日军,救中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事知 识和好的歌词,以及怎样写家信等都是他教学的内容。他不吸 烟,不喝酒,母亲给他的钱都用在制作小黑板、购买文具上。钱 用完了,就派人到家里去要。连里多半同志都有他给买的笔和本 子。通过不间断的文化教育,不少同志能看书、读报、写信,有 的还能编排文艺节目。连里涌现出一批小政治教员、小军事教 员、读报员和文娱骨干,各项工作更加活跃了。旅领导在一次会 议上表扬他说:“薛家美很会搞文化教育,他讲文化课实际上就 是很生动的政治课和军事课。各单位要向他学习,把这个教育搞 好。” 薛家美对连里的每个同志家在那里,家中有什么人,干什么, 有什么困难,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无论谁有什么思想波动和变 化,他都能及时启发诱导。他还经常召开各种骨干会议,分析可 能出现的问题,研究可行的解决办法,不断提高骨干的活动能 力。有四位后进战士想利用上下岗的机会逃跑,薛家美发觉后, 就及时找他们谈心,严禁排长和班长鄙视、讽刺他们,使这四 位同志认识了错误,有了转变。又经过一段教育,他们都成了积 极分子。 薛家美很强调干部的以身作则。当时,部队的成员多是苏北、 皖北和豫东人,部队的活动也大都在这一地区。所以想回家看望 的人比较多。为了减少探家人员和避免逃亡,以利于战斗和训 练,薛家美自己尽量少回家,战士中传诵着他六过家门而不入的 故事。1945年初的一个夜晚,部队从村前经过,营长从后边赶上来催薛家美:“你孩子生下来还没见过面,也要过年了,快去家 看看。.”薛家美却说:.“还有两个战士,家离这里不远,我得安 排他们先回去。”.,‘ 1945年冬,部队大行军,从苏北横跨陇海路向鲁南开进,行 军路线有一段离家不远。同村参军的黄天锡回家说:“这次部队要 到山东去,好多人都要回家看看,等一会儿家美就回来了。”家里 和村上韵人都高兴地跑蜀村头去等他,有的说:甜他又是一年多 没回家,这回他儿子可要看看爸爸是个什么样子了!”可薛家美 在离家只有一里来路时,遇见了西村的薛家明,得知家里一切都 好时,当即转回追赶部队去了。薛家美时时刻刻想着战友,心中 唯独没有自己。他不仅平时关怀、体贴每个战士,就是对牺牲的 同志也关怀备至。连队每位烈士的事迹、牺牲的地方、埋葬的地 点,他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如他在笔记中记着:吴忠信埋在举圩 子,巩炳雷、陈章辉埋在包集北宋小圩子东北角;徐友杰、池生 民埋在宿蒙县板桥区张集乡李庄北湖……并写道:“人民优秀的 儿子为革命事业流尽了血,我们活着的人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1943年秋,部队住在茅山,离他家只有十来里路,薛家美没 有回家,而用自己的津贴买了礼物,赶了二十多里,看望他先前 所在连的一位烈士家属。他不仅向烈士的母亲讲述了烈士的事迹 和埋葬的地点,还询问了政府的抚恤情况。临走时又给老人留下 了两块银元。 / 为了打好仗,少伤亡,薛家美非常重视连队的军事训练。每 次战斗有什么经验教训,他都要详细地记下来,并结合训练研究 改进。他和干部们充分商量后,坚持把战术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进 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同志们的应战能力。因此,他在二连任指 导员时,曾培养出了雪枫射击排和投弹排,获得了练兵模范连的称号。 有了战斗任务,薛家美更是不分昼夜地集中全力做好准备工 作,以保证战斗的胜利和争取尽量减少伤亡。一次打红车,据点 里有十三个日本兵,碉堡上架着机枪,碉堡外挖有壕沟,设有铁 丝网,很难接近。薛家美经过周密侦察,摸清了敌人换防的时 间,采用化装火攻的办法,带领同志们冒着枪林弹雨冲上碉堡, 击毙了七个、活捉了六个敌人。他的连无一伤亡,周围群众闻讯 无不拍手叫好。 1945年夏,部队奉命攻打津浦路西的袁店集,薛家美和其他 连里干部一起,对所负歼灭之敌进行了周密侦察,决定在集中火 力压制敌人机枪、封锁敌人碉堡的同时,实施突然勇猛的突破。 战斗发起前,薛家美带领一个排和两个投弹组,利用夜暗隐蔽 地接近敌人阵地前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勇猛地冲向 敌阵,排炮般的手榴弹,摧毁了敌人的工事,炸哑了敌人的机 枪。薛家美冲锋在前,不失时机地带领战士们向纵深发展,以较 小的代价消灭了敌人。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仍有少数顽固分子与伪军合流,同 我军对抗。1945年11月10日,上级命令薛家美所在连向敌发动进 攻,强迫日军投降。接受命令后,薛家美迅速率领连队进入阵 地,由于时间仓促,他在战斗发起前,一面检查战士们的准备情 况,一面在战壕里进行战斗动员。但就在此刻,日军一发炮弹打 来,薛家美的胸部和头部不幸负伤,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就倒在 了血泊之中。战士们看着指导员的遗体,个个揪心地难过,高呼 着:“为指导员报仇,冲啊l”猛虎般地杀向敌阵,一气消灭了 五十多个敌人。 薛家美牺牲后,当时的二十七团政治处主任姜林东安慰烈士的弟弟说;“薛家美是个文武双全的优秀指导员,组织上己任命 他担任营的副教导员了,他还没有到职就牺牲了!”薛家美的弟 弟把哥哥的遗体搬回家乡安葬后,告别了五十五岁的母亲,揩干 了眼泪,带着烈士没有完成的遗志,投身到革命部队去了。 薛家美的一生,只有短短二十二个春秋,可是他为革命事业 忘我战斗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乡亲们的心中。他虽已牺牲四十多 年,村里的人们还是时常地怀念他、颂扬他。苏北田野的坟堆早 在六十年代都平光了,可是薛家美的坟丘至今依然安在。平坟时 乡亲们也扛着铁铣来到他的坟前,不是平坟,而是添土上坟。一 位老者崇敬地说:“薛家美是我们全村的骄傲,全村的光荣。他 的坟丘要永远留存,教育我们后人l”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薛家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