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福先生事略黄文海李俊民李启福先生是张学良、杨虎诚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时 的骨干分子。可惜他一生舍命打日本,拼命求解放,于望乡台上回眸时,眼中仍是一个寒酸的家。 先生是鱼台县鱼城镇中东南村人。1901年出生于山东金乡县肖云镇李窑村一个非常贫寒的农家,兄弟四人,行居三。1909年先生八岁时,因家断炊,其父李继清老人忍痛割爱将他送给在鱼台县衙里做师爷的同乡——老官头李村李淑魁名下为义子,然后领着全家逃往黄河北齐河县大吴乡前八里庄混穷谋生。 先生入学时,义父给命名为李启福。他天资聪颖,兼家濡书香,品学兼优。幼怀大志,心系民族安危,每闻“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则挥拳顿足,发愤报国。其言行深受知名人士时任校长的张铭阁之关注。 1921年恩师张铭阁为成全其报国之志,亲送他去济宁参加北洋陆军,并送字“临武”。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先后跟着吴佩孚、孙传芳等西南东北地混了几年,先生深刻认识到只有抗日才能救国,只有把日寇赶出中国才能解决中华民族之安危!怀着这一远大志向,他于1927年考取东19 北军军长张学良创办的奉天陆军讲武堂(中尉学员)。毕业后在于学忠部实习两年,1931年任排长。由于先生具有坚定的报效民族、报效国家之远大志向,并带兵有方,军长张学良对这位与自己同龄的学生尤为器重。张学良以讲武堂学员为骨干组建自己的嫡系——东北军学生连,遂委任李启福为连长。九•一八事变后,全军将士奋起抗敌,转战于长城内外马坊、西烽口、山海关等地。在一次战斗中,“啪”的一声,子弹击中了先生左胸,幸好口袋中装有两枚刚发的“袁大头”银币,挡住了子弹。袁世凯的“头”救了他的命。 从军期间,兄弟连队士兵吸毒嫖赌成风。为杜绝歪风邪气,他深入士兵中访疾问苦,当教育的教育,叫他们不要在国难当头之际忘了抗日救国;当资助的资助,解决他们的思亲想家后顾之忧,一心忠于职守。其二,提倡有文化的士兵读兵书,提高战略战术素质,强化战斗力。没文化的教他们读书写字。把家书修改后当教材,又亲切又好读,学起来又易懂,搞的全连轰轰烈烈。原来的文盲渐渐能读信写信了,成了一个文化兵,潜移默化间凝成了一个坚强的团体。在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只要先生一声令下,守城镇则酷似一座碉堡;阵地战则笃似一道钢铁长城,坚不可摧;冲锋临阵则煞似一辆辆坦克攻无不胜。在西安事变战斗中,李启福先生能顺利完成震惊中外、名垂青史的捉蒋使命,当应归功于先生严于职守,全连士兵凝为一体,20 构成上下和谐之格局。 由于蒋介石坚持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把东北军调往西安围剿中国共产党,致使军队混乱,队伍纪律很差,侵害百姓扰民事件频发。 有一次,先生受命带短枪排押运军款。午夜翻山时,有一个不轨尖兵欲击杀先生劫款潜逃,却误伤了自己的脑部。先生虽心知肚明却以“走火”慰之,又准备担架营救他,他已畏罪而逃。觅之,血迹直扑悬崖而去。后先生又几次逢凶化吉,实乃先生好德之造化也。 为逼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诚二将军决定对蒋实施“兵谏”。为确保完成这一壮举,弓譬学良、杨虎诚二将军将李启福先生所率领东北军学生连秘密调至大雁塔封闭集训一个多月。1936年12月12日“兵谏”开始,受命先将东北军内部亲蒋顽固派以“军长命你归天”而毙之。然后向蒋住处全面发起攻势,包围,厮杀,枪声惊天震野。追至杨贵妃的华清池附近一个小山洞里,方将蒋擒获,完成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实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愿望。当时索怀百奉父命送其姐来西安与先生完婚,后留在军中当了勤务兵。姐弟俩共同目睹了事变的全过程,夫人为胜利而归的先生备好酒宴庆贺,然而其弟索怀百却被事变场景吓成了终生不愈的阵发性神经病。数十年后每忆起,还心惊胆寒。其事变战况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蒋虽接受兵谏许诺抗日,但怀恨在心,背信弃义,将护2l 送其回南京的张学良将军软禁起来,并下令两个月内将东北军缩小改编,凡参加西安事变的下级军官均遣返回家。作为学生连连长的李启福先生更是在劫难逃。 七•七事变后,山东省长韩复榘消极抗日,日本鬼子很快占据了鱼台县城(鱼城)。先生有家难归,只好暂住乡下亲戚家。此间,因妻二弟索怀思参加八路军,妻子的老母和幼小的三弟索怀礼被日伪一并抓进监狱。为营救其家,当时颇有积蓄的先生除分一些给亲戚外,其余珍爱物品包括心爱的虎皮被褥在内,全部以送礼或变卖,落得个一贫如洗。 在亲戚家住了约半年,先生不忍心看着同胞们再受日本鬼子宰割,毅然决定重走抗日救国之路。于1938年冬携夫人母子去南阳湖畔群众自发组织的王鲁民主抗日自卫团,投大队长邓效科(鱼城同乡)处参加抗日运动。1944年9月先生协助自卫团起义,后被编入冀鲁豫八路军惠河支队,张玉良任支队长,赵紫生任参谋长,先生任书记(文书)。家属均被安置在大张家、殷王家等村的堡垒户(地主)家中。盘踞在鱼台县城的鬼子时常出城扫荡,家属们也常常参加反扫荡活动,有时被派做李怀阳的策反工作,如宋传文、李启福夫人及七八岁的孩子宋宗仁、李俊民都曾跟着去李怀阳的家——鱼城北李楼开展“夫人外交”。可李怀阳愚顽不化,依旧认贼作父,后来死在了鱼台县衙大堂前日伪县长穆金城的枪口之下。 22 鲁西南一带,惠河支队作为党的唯一地方武装,配合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日本鬼子投降后,惠河支队编入十一军分区十五团,参加了金(乡)、嘉(祥)、鱼(台)、巨野一带的解放战争。因先生体弱多病,1946年上级批准了他复员的报告,组织上给盖了三间瓦屋。北撤期间,国民党架设炮台,将三间瓦房拆除。从此,一家三口又住上茅草房,开始过着拮据而平淡的百姓生活。 1948年家乡解放,逃荒黄河北的长兄李奉樵赶来认弟,二人抱头泣不成声。先生许其待义父母归天之后归宗。令夫人先随长兄奔齐河认家,自己蒙头大睡,其苦衷谁知之矣!? 1950年深秋,先生携子去齐河归宗,长兄奉樵、小弟奉山因家贫均未结婚,二哥虽结婚却又早逝,兄弟四人唯先生得一子,实可叹矣!当时土改已结束,因无以为生,1951年先生又携夫人与儿子一家三口一起返鱼,这时鱼地土改也已告结束,结果落得个无立锥之地。其以介子推自勉并无怨言。为了生存,夫妇先学做面食小本生意,后在鱼城邮电局门前代写书信糊口。 先生夫妇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严以施教:做人要诚恳,虽家贫要有骨气,不可奴颜卑膝。常以岳飞、包公教子,使之效法。 文革期间,造反派们不但将先生“代写信书”之谋生门23 路当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还关了他两天黑屋。造反派了解了先生的经历后,方含羞道歉放了先生。 先生一生待人忠厚老诚,重正义明是非,深受邻里敬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唯一的儿子虽参加工作,但因工资太低难以养家,还赖年迈的父亲常年拾粪交生产队换工分补济。 1965年冬,饱尝了人间艰辛、年仅53岁的夫人,面对寒酸的家境,紧握着生死与共先生的双手,带着各种牵挂和遗憾洒泪病逝。这种悲痛情景对晚年的先生而言,真乃晴天霹雳,天塌地陷。在那些阴霾的日子里,先生不分朝夕地久卧夫人坟前,祈盼上苍为他们打开这阴阳两隔的时空通道之门,让他们互相倾吐诀别后的孤独之情;叙说共同经历的西安事变、抗日救国及解放战争烽火的洗礼;叙说那每天吃粮以两钱计算的困难时期,双双都患上了水肿病,他们依然相依为命挣扎在生死线上,为自己有一个经得起考验的终生伴侣由衷地欣慰;倾吐渴望着将来国家富强,百姓安康,让子孙们过上比自己好上百倍、千倍的安居生活…… 先生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伟大的中华民族。1974年12月7日先生归天,享年73岁。弥留之际,依然关心民族统一大业,嘱托后人待祖国统一之日勿忘祭坟告之。 当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李启福先生诞辰11024 周年,谨奉诗一首,以致深切怀念: 生来人寒志不寒赤心救国弃家园九一八时打日本七七事变战板垣西安事变显身手解放战争夺江山一生为国苦恋战留给后世杏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