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青同志简介:

张彦青,原名焕,字剑进,号无愠斋主,系山东艺术学院 教授,山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 书画之友社顾问、山东画院艺术顾问、山东省政协第六、七届 委员,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1918年12月,张彦青出生于临清城南近古村。七岁始 在本村读私塾。1930年曾在临清南关第一小学、省立第十一 中学读书,受教于臧克家、施佩秋(施展)诸先生。1939年在 天津拜陈少梅为师学画。1940年初,入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 就学,受业于溥雪斋、陈缘督、汪慎生诸名家。1944年进入重 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学习,师从于著名画家徐悲鸿、 黄君璧、傅抱石等。期间参加了中共《新华日报》领导的学生 组织“读书会”,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在湖北省鸡公 山中学任教,后转入中共中原局城工部工作。1949年6月,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政治部文艺 组长、长沙人民剧院经理、湖南省军区宣传部干事、文化速成 学校教研室主任、《部队生活画报》社编辑等职务。 1953年春,张彦青从部队转业到山东省自然科学研究所 美术组,参加了山东省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同年秋,济南市 政协成立美术组,张彦青是首批成员并任副组长。其后为山东省博物馆美术组创作员。在1950年代中期他先后创作了 《溪畔新晴》、《崂山潮音瀑》、《战斗在敌占区》等作品。 1959年夏,张彦青创作了水彩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 描绘人民群众战天斗地英雄气概的《战胜黄河特大洪峰》等现实 题材作品。同年七月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山水画《延安 大桥》,董必武同志为之赋诗:“秋水盈川没涨痕,步头无渡阻行 人。一桥架会东西岸,宝塔山前不问津。” 1960年初,张彦青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青岛海 滨》、《蓬莱岛》,被山东厅和委员长办公室选用。1962年任 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研室主任。1964年与弭菊田等 共同合作了巨幅国画《曙光初照演兵场》。 “文革”初期,张彦青受到冲击。1970年代初调入山东 省群艺馆,他为山东剧院创作《红太阳从这里升起》,与刘鲁 生等人合作为南郊宾馆绘制了《延安》、《成山头》等作品,这 是“文革”期间在我省出现的第一批国画作品。1973年9 月,他的新作《蓬莱鱼汛》入选全国展并获奖。 “文革”结束后,58岁的张彦青被调到新成立的山东省 美术馆工作,迎来了自己艺术生命的又一个春天。他先后创 作了一大批融人了画家一腔热情的作品。此时,张彦青提出 了山东革命纪念地写生创作的建议,得到省委领导同志的大 力支持。他与刘鲁生等一起到山东各地的革命老区进行采 风。1979年5月,张彦青调到山东省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 10月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了张彦青、刘鲁生“山东革命纪念 地国画写生展”。1980年他创作了《秋艳幽黄胜似春》、《万 里长江,细水永流》、《蓬莱海市》、《巫溪多丽姿》等作品。他的国画《崂山》、《峡江扬帆》等,被送到法国和墨西哥参展。 在山东省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分别举办了“张彦青从事美术 五十年回顾画展”、“张彦青中国画展”。 1990年代初,《张彦青山水写生集》出版发行。他还为人 民大会堂、天安门管理处、毛主席纪念堂分别创作了《沂蒙春 晓》、《长江万里》和《大江东去》等力作。其作品《蓬莱丽姿》 人选《中国画年鉴》,其传略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载 入《国际名人辞典》。1995年以后,老当益壮的张彦青,先后应 邀赴台湾及全国各地写生,进行艺术交流和举办画展。 张彦青从事国画艺术教学与创作半个多世纪以来,潜心 学习并研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及西方美术的史论和技巧,具 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和写实能力。在创作实践中,他始终把握 时代脉搏,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进行了有机 结合,用自己一生的才智,为祖国的锦绣河山谱写出了一曲 曲感人无声的史诗。在他的作品中,泰岳之雄、黄山之奇、桂 林之秀、武夷之幽,神采均跃然纸上;或平畴千里极目无际, 或奇峰叠嶂直刺云霄,或碧波如镜渔舟飘荡。不同的意境, 有着不同的章法和画法,但却都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早 年的画风设色细腻,笔墨谨稳;晚年则多用阔笔泼墨,纵情挥 洒,直写胸臆,吞吐风云,气势非凡。其亭台船帆以中锋为 之,线条道劲挺拔,意境深远。他一生追求“师造化,富变化, 既随心所欲又不逾矩”的艺术境界,充分运用中国画这一载 体,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弘扬得淋漓尽致。他为人师表,身体 力行,扶掖新秀,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得到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修东海)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张彦青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