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信同志简介:

陈维信1915年6月13日出生 于阳信县劳店乡张厨村一个普通 农民家庭。1932年考入济南一中, 因家贫,两年后辍学回乡务农。他 的家乡阳信县是公元6世纪后期 著名画家展子虔的出生地。前贤 的业绩,民间剪纸艺术的熏陶,使 其受益良多。1935年,他到北平投 靠三叔陈登阁谋生求学。此时,张 大干先生常居北平,他多次向张先生问道,业余刻苦学画。 陈维信艺术道路上发生重大变化是在1939年。年初,他考取 了由黄宾虹先生主持的故宫博物院国画研究所。结业后,于当年 10月又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先学西画一年,后学国画,在黄宾 虹、肖谦中、于非暗、周怀民等指导下专攻山水画,兼及花鸟与人物 画。在近4年的学习研究中,受到极为严格的绘画训练,又得名师 真传,再加之过人的天赋和勤奋,使他在同学中成为佼佼者。他的 一幅宋元风格的《江雪》曾被收录在校友编辑的《现在的艺专》文辑 中。他同时还是“四大名旦”之一的苟慧生先生的画友。1942年1月,苟先生40岁寿辰,他特意绘制了《黛玉》贺赠。毕业前夕,他在 北平中山公园水榭举办画展,展品多为驻北平外国领事馆争购一 空。之后,他又在威海、青岛举办了个人画展。他还兼任北平京华 艺术专科学校的助教、讲师,同事中有田世光等。 1944年冬在潍县,他举办两次个人画展,每次作品都逾百件。 此时,其艺术才华已渐露头角。令他幸运的是,他结识了当地许多 洁身自好的著名画家和教育家,如徐培基、于希宁、郭味蕖、陈寿荣 等,与许多画友有过不忘之情。 1945年8月至1948年,他先后任济南市立中学、育英中学美 术教师,兼任齐鲁大学美术代课教师。教余,仍潜心作画。1946 年,以《泰山》参加济南市美展,荣获银质奖章。1948年秋济南解放 后,他先后任济南一中、二中、六中美术、制图课教师。1961年调入 济南市文联,专事美术创作和培养专业与业余美术人才。1979年 调至北京画院任专业画家。1990年12月22日病逝于济南。 新中国建立后,陈维信与同时代许多艺术家一样,虽历经风 雨,但也有过创作活力充实、艺术成就至臻高峰的时期。他遵循艺 术自身的规律,紧跟时代大潮,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1949年9 月,他创作《东风吹送遍地红》,欢呼新中国的诞生。同年,他又创 作了《林区》,参加了首届全国文代会举办的全国首届美展。他多 次深入工厂、农村、部队体验生活,遍游名山大川写生。五六十年 代的代表作有《泰山写生》、《鼓足干劲》、《稻香白云间》、《湖上收购 站》、《沂河两岸稻米香》、《曙光初照演兵场》、《黄山写生》等。七八 十年代,包括在文革那种非常的时期,他依然深入生活,创作出大 量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其代表作 有《秋来更觉江山美》、《锦绣川水库》、《黄前水库》、《沂蒙颂》、《林 场》、《华岳参天》、《泰山青松》等。而影响最大、广为世人注目者, 当属与吴泽浩、王本诚共同创作的《长征组画》。1987年春在军事 博物馆举办《长征组画》展,开幕式那天,杨成武等红军将领,何海霞等画界巨匠都前去祝贺。周怀民、唐天际、孙定国等还专门题写 了贺诗、贺词。杨成武将军每看到一幅幅表现当年他战斗过的地 方的作品,都连声称赞,并对作者表示感谢。何海霞先生与陈老师 是多年的故交,看了画展,更是兴奋不已,说:“维信,你的画风比以 前可大有变化啊!气势、风韵更大了!”他与宇文洲等合作完成的 《黄河组画》也是一项不小的艺术工程。难能可贵的是,他与合作 者们将《长征组画》、《黄河组画》都 捐献给了国家,前者由中国人民革 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后者由黄河水 利委员会收藏。 他以山水画创作为主,亦擅绘 花鸟。从70年代末起,尤在应荣 宝斋画店之约创作《百鹰图》之后, 他不仅在北京,而且远赴新疆、青 海等地写生。他绘制的墨鹰、白鹰 神姿各异、色墨交辉,而巨制《群 英》将花鸟画与山水画的优势发挥 得淋漓尽致,创造出罕见的艺术效 果。他也擅绘人物,1995年荣宝斋 画店展出了他40年代一幅设色的 《渔舟图》,他赠我的一幅《洪加里 克沟》山水画,画面中有16个奇服 异冠的少数民族人物,情趣盎然。 他虽然未发表过诗作,但在他 的遗稿中有不少自作诗,如:“青松 日浴不知年,风吹雨打雪又餐。虬龙枝杆尚劲健,留于青山伴岁 寒。…‘野寺山颠曲径通,朝暮时为白云封。风光最是严霜好,一片 枫叶似血红。”这两首诗充分表达了这位经沧桑、历艰辛的老艺术家坚毅高尚的情操。 他以其多年铸就的艺术功力和饱满的创作热情参加了山东、 北京及全国美术界的许多重大艺术活动,如:参加了三届全国美 展,三次参加人民大会堂的艺术创作,以《雪山青松》参加联合国科 教文组织在纽约举办的中国画展,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高 级笔会等等。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品格和魅力远播海内外,多次 被征集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菲律宾及欧洲等国和地区展出,并为 国内外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宾馆以及国家领导人和名流 收藏。如:1984年聂荣臻元帅85岁诞辰时,中共中央办公厅特约 他为聂帅绘制了《寿松图》,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收藏有他的一幅 《山水》,华国锋任总理访问日本时,将他的一幅《华山小景》送给了 日本友人。报刊、画集发表收录其作品者不计其数。1988年初,他 为家乡阳信县鸭梨碑题写了拙朴隽美的“鸭梨之乡”四个大字。在 他去世前的1990年春,阳信举办首届梨花节,他与欧阳中石、魏启 后、王企华、乍启典、朱学达等先生一起赴会庆贺,并共同创作了巨 幅国画《梨乡春色》,这是他为故乡人民留下的最后一份文化遗产。 陈先生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造诣高深的画家,而且也是一位 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从他兼任京华美术学院的教师算起,一生从 事美术教育事业长达40余年,当今活跃在画坛的一些著名画家曾 师其门下,还有一些著名画家虽不属他的入室弟子,但在成功的道 路上也曾润沐过他的恩泽。 陈维信性情豁达,为人耿直,虚怀若谷,一生中有许多知音。 对于他的艺术成就,当代许多著名的艺术家有过平实精到的评价。 与他相交时间最长的老师周怀民先生1989年在一篇文章中 写道:“他的画气雄伟,用笔重而显其力,用墨浓而显其厚,给人以 淋漓酣畅之感,其神韵、力量与技趣融为一体,形成独特风格。” 早在潍县相识的老友于希宁先生1998年在一篇文章中认为, 陈在50到60年代的作品“于黑重中见空灵,奔放中富理致,以磅礴 之势倾倒齐鲁画坛,奠定了陈氏山水画风的再创造。”70到80年代“其笔墨愈加老健,气势愈加雄浑,不仅润笔狂墨,而且放胆泼色, 遂使色墨交辉,相得益彰,是其艺术风格之再创造也!” 比他稍晚一些的校友王学仲先生19 98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吾友陈维信学长禀性淳厚,志尚笃诚。”“画如其人是以其画格亦 朴厚隽永,气雄而浑,每观其画如坐对伟丈夫,必屏息以仰视焉。” 他的另一位校友孙其峰先生2000年5月在一篇短评中说:“他 的画有深厚传统而不为所囿,能自出新意;他广集众长融会成一己 的面目;他酝酿造化,而能以我为主,不作造化奴;他善于勤于自运 心源,不用自己的主观去歪曲客观……他为人老实、忠诚,有正义 感;特别一提的是他奖掖后进。” 40年代在潍县相识,并请陈维信求得黄宾虹先生墨宝的陈寿 荣先生,1999年在一篇评述中全面阐述了陈画的渊源与特点,并以 《岱宗旭日图》为例,赞“其构图雄伟,色彩明快,天上的彩云富有 西法。” 他的校友何海霞先生赞他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模范”。 还有许多陈先生的挚友、弟子对他的业绩与恩德感之慨之,倘 先生地下有知,亦当含笑九泉矣! 由于他在艺术事业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国家和人民给予了 他许多荣誉。他是中国美协会员,曾任中国美协济南分会副主席、 顾问,第四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顾问,北京书画 研究会理事,中国扇子学会顾问等职。1988年,北京画院评定首批 一级美术师,他与周怀民、崔子范、郭传璋等八人名列其中。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陈维信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