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1929年4月出生于胶县辛庄村(今黄岛区长江路街道薛辛庄社区)。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军,在薛家岛武工大队训练学习一年后,到青岛警备团任团长警卫员。1950年渡江南下,到福建福州后奔赴朝鲜战场。1953年回国,历任警卫连连长,炮兵团行政参谋长。后进入解放军53中学学习三年。1958年3月复员。1945年8月,我先在薛家岛武工大队(亦称青岛大队)训练 学习一年,后到青岛警备团当了团长警卫员。1948年12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4月,我团参加了在胶县东沽河的一次阻击战。当 时,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九纵、十三纵以及胶东、鲁中基于武装 各一部准备解放潍县。敌军的增援部队是驻守在青岛的三个青 年师。这三个师飞机、大炮、机枪等武器装备齐全。我军为了阻 止这支增援部队,命令我们团到胶县东沽河打阻击战,截断增援 敌军路线。增援敌军唯一的行进路线,就是乘火车从青岛通往 胶县,再达潍县。而这铁路就设在了沽河桥的大桥上面。我团 指挥所设在沽河铁道南面,敌军的指挥部设在了铁道北面,敌军 在大桥上布下了七挺机枪把守。我团一营在道北,负责打击敌 军指挥部的火力,三营在道南,负责保护团指挥所。我当时任团 长的警卫员。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清明节。敌人援军一出 现,战斗就打响了。只见天上飞机隆隆,地上大炮轰鸣,桥上的 七挺机枪“嘎嘎嘎”一个劲地狂扫。当时咱们机枪很少,只有几 挺轻机枪,全部使用胶南杨家山里制造的土手榴弹、步枪。战斗 进行得非常激烈,保卫指挥所的三营战友大多数都牺牲了。团 部决定调一营到道南增援。团长把命令写在纸条上,让通讯员 到道南三营去送。当通讯员冲上铁道时,敌军机枪一阵扫射,通 讯员就牺牲了,后来连续七名通讯员都倒在了路上,情况越来越 紧急。我通过观察发现:冲不出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通讯员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