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同志简介:

望远(1923.12—1993.8),男,汉族,乳山市人,1940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5月离休,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廉洁勤政一心为公,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曾任山东纺织工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望远同志离休前在青岛山东纺织工 学院工作。 、“新华社胶东分社东海支社”成立于1946年1月。当时 只有一名通讯干事(望远)。1947年秋,《新威日报》 停刊后,将部分工作人员充实到东海支社,编制增至18人。 其中社长一人(由于梦尤、陈树声,夏元崇等同志先后负 责),有编辑记者8人(戚国经、望远、孙逊、马路、王东 . 生、林风、成其义、毕可成);通联3人(丁秀生、刘淑娟 等);电台台长一人(王德臣);报务员一人(孙××); 马达员一人(孙××,威海孙家疃人);译电员3人(王 钰、刘玉荣等)。 该社政治上由东海地委宣传部代管,业务上受胶东分社 领导。编辑部实行编采合一、不·定期轮换的制度。谁在机关 就是编辑,谁出去采访就是记者。除了掌握报导重点,如:文登县的张富贵,经常有人蹲在那里连续报道外,一般是跟随 地委组织的工作队(组)结合中心工作进行报道。通联(也· 称内勤)主要是对地委所属的将近10个县(市)委的通讯干 事,经常提示报道要点或特约某些急需的稿件,组织通讯员 、勺报社写稿、反映情况、提供报道线索等。当时地委、县 委、区委直至村支部都有比较健全的通讯网和比较宠大的通 讯队伍。地委对通讯工作很重视,、经常给予帮助指导。 那时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同志们的学习、工作是十 分艰苦的。夏天无蚊帐,挨蚊子咬;冬天无取暖设备,手冻 得发抖,全凭一颗火热的心和远大的理想鼓舞斗志。每逢移 防(无固定地址),电台需要掩埋高约三四十米的大杉杆,’ 不用领导吩咐,大家主动抢着干。四十多岁的马达员老孙扛 着几十斤重的手摇马达和板凳行军,收发报时经常累得满头 大汗,毫无怨言。无论内勤外勤,大家一个心眼儿,千方百 计克服困难,完成上级交给的通讯报道任务,一直是个团结 战斗的集体。由于多数同志曾经办过报纸,有些是<新威日 报》的骨干,加之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所以支社编发的 稿件,百分之九十以上被采用。据当时胶东分社内部通报, 东海支社的稿件采用率比较高。 东海支社为新闻战线培养了不少人才。原七八名编辑、 足者,在建国后,大部分成为省、市报社和文教战线的中层 以上的领导骨干,有的还被选拔到新华总社工作。 东海支社随着形势的变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望远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