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 1945年我随军渡江北撤到山东,于1946年3月组织上分 配到《烟台日报》社当编辑,我和蒋继奋同志合编地方版。 于1946年6月底7月初调到烟台外事办公厅去编英文报纸, 前后仅4个月,时间虽不长,但我在这里受到了编辑工作的 启蒙教育,学到了编报的基本方法。 194 6年上半年的<烟台日报》是4开4版,地方版占一 半篇幅,它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党的中心工作,内容大致有下 列几方面:①有关开展群众运动和群众斗争,如反奸、反 霸、诉苦、减租减息和调整劳资关系等;②关于广泛进行民 主教育、实行民主建设,如工会、农会、青联、妇联及其他 一些群众组织的建立和它们的重大活动,各级党政组织给群 众撑腰作主,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广泛 宣传党的发展生产的方针政策、措施和取得的各项成果,如 宣传劳资合作、劳资互利、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宣传 农会组织农民互助合作解决困难,不误农时地完成春耕生 产、夏收夏种等;④烟台地区发生的其他一些较重大事件。 当时的地方版以报道城市为主,但也有福山、牟平等地农村 情况的报道。. 地方版稿件的来源,有记者写的,也有记者组织来的, 有工农通讯员或其他人投的稿件,后者占多数。一般按照当 时的报道中心选编稿件。多数稿件质量不高,经少许修改就 能用的稿件是很少的,常须较多地删节或重新改写,经常要 把好几篇稿子汇写成一篇,所以我和蒋继奋同志两个人都感 到工作很紧张,每天有十多个小时在办公室埋头工作(宿舍 就在办公室隔壁,去办公室很方便)。要求地方版编得生动 活泼、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为广大工农群众喜见乐闻。我 们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实际做得很差,除时间紧编辑工作无 经验以外,还由于我们都是南方人,缺乏山东群众的语汇。 地方版的稿件来了以后,我和蒋继奋同志各分-音iS分,蒋继 奋同志编完后把稿件交给我,我统一考虑每天发哪些稿,及 它们在版面上的位置,我编完以后就交给副总编辑宋兹心同 志,或总编辑兼社长于大申同志,他们亲自动手修改。无论 是稿件的标题或文字方面,他们修改的地方相当多,有时改 过以后还退给我们看看,指点一下为何如此改,他们真是我 们的良师。他们对我们的要求是严格的,一般每天到规定时 间要交出全部稿件,有时个别稿件选择不当,或总字数算得 不准缺了稿件,就要立即补上,所以每天我都多交一两篇备 用稿。由于上下团结一致辛勤工作,《烟台日报》地方版 及时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反映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密切 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支持。 19 86年7月24日我参观了<烟台日报》社旧址,回忆4 0 年前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感慨万千。于大申和宋兹心同志 不仅是我从事编辑工作的启蒙导师,而且在生活上对我也关怀备至。当时我刚怀孕反应很大,尚未走到食堂门口就恶心 呕吐,甚至大师傅背了菜篮子从楼下窗口经过,我闻到大葱 味立即呕吐,领导上就让我把伙食(是供给制)领出来单独 做饭吃,宋兹心同志还常介绍经验如何挺住。这次重返烟台 我多么盼望能见到旧日的领导和一起工作的同志们,不料于 大申同志已逝世,永远见不到了,心情沉重。其他领导和同志 们也远在祖国的四面八方,经历了急风暴雨的革命斗争和争 分夺秒建设发展的不平凡的40年,《烟台日报》早已旧貌换 新颜,今天看到它高耸的办公大楼,强大的编辑队伍,图文 并茂的报纸,十分欣慰,祝<烟台日报》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介绍:许勤同志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 编委。